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教育優勢 料入「夕陽3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9-03]
放大圖片

 ■研討會有近百名學界、金融界等代表參加,他們共同分享和探討回歸學人在港的經歷和前景。本報記者李志樑 攝

本報記者 吳玫

 一直實行西方教育模式的香港,近年成為內地學子熱捧的「深造勝地」。但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講座教授王紹光認為,內地院校進步神速,加上招生規模和範圍遠較香港廣闊,故他相信目前香港相對於內地的教育優勢,只能再持續大約3至5年。但他認為香港仍擁有不少「軟實力」值得內地借鑒,只是官方和大學未有認真挖掘。

 本港院校近年在內地招收本科生的分數超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傳統名校,而逾半研究生學額更被內地生佔據。王紹光昨日在參加「回歸學人在香港的情況」研討會上表示,自己有不少學生畢業後,回內地求職,特別是到大學任教都備受青睞,因為他們在香港所獲得的學術訓練和英文能力較本土畢業生更強。但他坦承,「我懷疑這樣的優勢最多只能維持3至5年。」

 王紹光分析稱,內地的院校近年一直在努力與國際接軌,進步非常快。相比之下,香港院校的規模太小,「我們在中大的學系只有10多名教職員,清華的系卻有50多人。」由於現在內地院校不斷加大投資、提供優厚的學術和生活待遇,他指很多海歸學人都選擇回內地任教,「我知道很多北大教授都買到兩個物業,可是我大部分的香港同事都只有一個。」

內地尖子留學首選歐美

 他還表示,內地院校招收的學生都是從全國各地精挑細選而來,儘管香港也吸引了不少內地尖子生,但港校的招生規模限制了人數,「在內地許多優秀學生的觀念裡,要出國深造必定選擇去歐美。」

 在港內地畢業生聯誼會主席耿春亞提到,曾有兩群分別在清華大學和中文大學唸書的內地生進行交流,其後再進行回訪,在被問及若有機會再選擇唸書的院校時,清華學生表示不會改變原有選擇,而中大的部分同學則坦承,轉報清華應是更好的事。耿春亞認為,雖然內地的學術自由略遜一籌,但學生的素質仍較港校出色,相信由於與更多優秀人群一起生活和學習,會更有利於提升本身能力。

倡兩地官員共培訓

 儘管學生教育方面未來或會被內地超越,但王紹光認為,香港仍有許多方面值得內地學習。他舉例說,香港的市政管理水準一流;而內地近年城市規劃的發展雖然進步很快,但仍存在許多問題,因此香港可以在這方面為內地官員提供培訓課程。

 不過,他指香港院校目前並未認真去挖掘這些優勢,對於爭取內地官員來港培訓反應亦十分冷淡,他分析說,香港官員精於「算細帳」、但對於長遠發展考慮得不夠多;內地官員則相反,往往更注重「外溢」效應,而忽略對成本的控制。因此將他們混合編班教學,相信效果更佳。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