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大西洋颶風古斯塔夫在橫掃加勒比海之後,再襲美國南部,引起恐慌。路易斯安那州名城新奧爾良在二零零五年受到颶風卡特里娜吹襲,情況嚴重,此處地勢低,當時堤圍崩缺,泛濫成災。今次政府難免如驚弓之鳥,反應過烈,下令全城撤離內遷避風,連同附近其他城市,受影響人口近二百萬。結果颶風威力不及預期,算是走運。
一談到新奧爾良,難免想起小時候唱得爛熟的名曲House of Rising Sun,甚具悲情,而新奧爾良大受天災打擊之餘,重建未見力度,早令前途蒙上陰影。天災之外,亦有人禍的可能,美國南部沿岸生態環境受破壞,亦加劇海波的傳播威力。這在中國和東南亞一些濫挖海岸附近珊瑚的地區已見端倪,海波缺少了這些天然屏障吸收部分波動能,令到風平時的海浪也比舊日大得多。
北美地區以加勒比海、墨西哥灣周邊地區最受熱帶風暴影響,氣象學家預期隨著全球暖化導致海洋溫度上升,大西洋超級颶風陸續有來。若威脅到東岸紐約附近人口密集地區,則擾民更甚。雖然美國基建完善,大逃亡亦容易執行,但對經濟民生的影響亦不可忽視。中國的情形亦相似,風暴吹襲台灣、福建、浙江和上海等地的情況越來越多。長三角與鄰近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其中一個火車頭,過去的基建沒有考慮到要面對大型風暴,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亦不能勝天,預早防備是當國者的責任。
二十多年前美國尚在里根主政的時代,已經有科學家警告環境受破壞會導致全球生態轉變,當時的預警在於大氣臭氧層稀薄,令紫外線輻射能夠穿越大氣,影響生物圈,會引發更多人患上皮膚癌,當時一份科普雜誌用輕鬆的手法表達美國政府的對策,就是不當一回事,插圖上人人都穿戴了頭罩和保護衣!
近年臭氧層的問題略見紓緩,又到大氣暖化催生的廣泛地區氣候劇變登場,近日連非洲國家肯尼亞也出現罕見的降雪。各種變化對文明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受影響地區今後難有寧日。試想,如果像蹂躪北美洲規模的颶風吹襲荷蘭,怕會一舉滅國!
路易斯安那地區,是當年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跨越美加兩國,今天的路易斯安那州只是當年的一小部分。路易斯安那州附近原本跟加拿大魁北克省一樣,有使用法語的傳統,後來經過美國政府有計劃地裁抑,法語文化的影響力已大幅下降。
現在美國南部有許多個州都屬於當年從法國買回來的路易斯安那地區,因為拿破崙忙於歐戰,無力兼顧大西洋彼岸的殖民地,便賣掉了事。土地資源寶貴,回頭去看歷史,這樣賣地實在非常愚蠢。除了這區,還有北極圈的阿拉斯加州也是美國不費一兵一卒買來的國土,賣家是十九世紀的沙俄,這樣就給了美國一條染指北極的捷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