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學苑內外:千金縱買相如賦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9-17]
放大圖片

 ■「母校的傳統有著非常團結的精神,而每位學生亦對學校有強烈的歸屬感。」

 筆者所就讀的中、小學,是一間由天主教修會所開辦的全男校,位於九龍中央,南有界限街,北望獅子山。有別於其他學校,母校的傳統有著非常團結的學校精神,而每位學生亦對學校有強烈的歸屬感,無論師、生、校友,也會為學校整個大家庭而感到驕傲。忠誠與榮譽,完全銘刻在每位同學的青春歲月裡。堅忍不拔英雄氣概由內至外洋溢,最後掩蓋不了泛於每一張少年臉上。學生既勇敢又文藝,縱使有點不羈但亦克己復禮。是擊劍任俠的英豪,亦是羽筆飛舞的詩人;是競技場上的猛將,也是傲笑浪漫的琴手。出了名是頑皮的一群,還帶點反叛,卻又知道甚麼時候要規規矩矩、禮禮貌貌地做個斯文紳士。

 還記得中學時期,有一年一度的校際田徑比賽,在灣仔運動場上舉行。全校必定總動員擠到那堅固巨大的看台上,為代表學校出賽的同學打氣。由師兄帶著師弟唱歌叫口號,熱情與汗水,友誼與勇氣,交織出少年的激情,藉聲音響遍場館,沖上雲霄,震盪穹蒼。彷彿九霄天外,亦為之而動容。

為求勝利 招兵「買人」

 當年,與母校在灣仔運動場上「叮噹馬頭」爭奪全體冠軍的,有另外一所全男學校。其體育與學術成績一向都不錯,鬥心亦強,在各方面都是母校很好的對手。但是當年,這所學校,一時為求勝利而有點不擇手段,出手招兵「買人」。若果要以正常渠道,用學業成績考進這所學校,是要求頗高、不太容易的。但是,為求在體壇上爭霸,這所學校以其名氣與吸引力作為籌碼,主動向其他學校體育有優異表現的學生伸手勾引。雖然這些體育健將的學術成績甚為普通,卻仍被這所學校「破格」錄取。這班被「買」回來的運動員,因為是半途加入該校的,思想行為意識形態跟一個外人完全沒兩樣。沒有帶著那學校的傳統味道及特質,對那學校亦沒有任何歸屬感,可能連該學校的校歌也不懂得怎樣去唱。曾經是逃兵,你叫這班被「買」回來的健兒怎樣去建立學校精神?怎樣去維護學校的尊嚴、傳統?當年,除了母校的同學,很多其他學校的學生也不認同這種「買人」的做法,意見此起彼落地流傳於學界。筆者也參與過當年母校的校刊工作。記得,校刊內有一張長長的照片,記下了當年灣仔運動場上令人難忘的一幕。代表母校的運動健兒面向看台一字排開,手持一條長長的標語,上面寫著一句充滿榮譽感、自豪感的說話:我們是以100%自己人參賽勝出的。當時全場哄動,其他學校也為我們拍掌歡呼。

 筆者長大後,知道奧運會上,有國家地區「買人」出賽是家常便飯!可以不面紅,可以不羞不愧。究竟我們所理解的體育精神,是否跟現實世界的不一樣?只要「贏」,跟「盡力參與,做到最好」,是兩回事。到最近,筆者才聽說,有某些國際運動項目修改有關法例,規定出賽者擁有所代表國家的國籍至少要有若干年,以防止有人在短期內「買人」出賽。

大學的錢都花在追逐虛銜上

 今天,香港的各大學,也是極力去「買人」砌數,重金聘請有名氣的學者加盟,買其研究,買其為大學於頂尖學術期刊出版文章。自己本土香港人,自己的博士畢業生,反而得不到重視,得不到聘任機會。這股大學「買人」風,一點體育精神也沒有。當然被「買」而加盟的外來學者,不會當我們香港學生是自己的親子弟,對香港,甚至對大學,沒有任何承擔,一點歸屬感也沒有。大學的錢都花在追逐虛銜上,而學生卻沒有從中得益!

 就如辛棄疾一首《摸魚兒》的名句:「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講述漢武帝打陳皇后入長門冷宮,縱使陳皇后用重金邀得司馬相如寫文章試圖感動漢武帝,但結果最後也是徒然。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