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政策扭曲市場的後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15]

—— 透視金融海嘯起源 探討最低工資邏輯

馮德聰 策略分析顧問 互聯網專業協會政策委員會副主席

 一些議員或許是好心,但扭曲市場機制的政策,必然會導致深遠嚴重的後果。「社區再投資法」透過「次按」,用30年搞出一場「金融海嘯」的事故告訴我們,在同一邏輯下扭曲市場自然均衡的「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最後也必然會像「社區再投資法」一樣,爆出致命的問題,然後再由整個社會的所有市民「埋單找數」。

 金融風暴的源頭,是美國的次級按揭,但次按的「起源」才是所有事件的起因。次級按揭的出現,源於歷屆民主黨政客不斷催谷、終於在1977年卡特政府及其民主黨議員,全然不顧來自銀行界對監管法案強烈不滿,訂定「社區再投資法」CRA(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規定金融企業須對中低收入者貸款、及在中低收入地區投資,以改善弱勢群體的融資困難。換言之,就是要規定商業機構大力借錢予「弱勢社群」,那麼政府便能不費一文,就可以透過立法,以商界資源改善「弱勢社群」的生活。很熟悉,是嗎?那不就正是「最低工資」的基本邏輯嗎!

 1993年初,克林頓更要求增加CRA管制條例,讓農村以及城鎮貧困區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按揭貸款。終於在1995年,新CRA生效,而且其中增加了一些條款,以鼓勵社區組織「投訴」沒有給「弱勢群體」足夠貸款的銀行,據聞匯豐銀行初到美國時也曾經被投訴。借錢容易之下,美國人人買樓。但要注意,這不是因為人們有錢買樓,只是政策扭曲市場行為的效果。據估計,在CRA推動下,金融界共貸出了超過一兆億美金。

過分扭曲市場 釀成金融海嘯

 前些年經濟好,房價飆漲,恰好把這些風險隱藏起來;而新版的CRA准許按揭資產被包裝成按揭證券出售,按揭證券化之後,風險亦轉嫁給投資按揭證券的個人和機構投資者,銀行順利套現,取得資金再融資。當以樓按做抵押的證券進入市場,原本地區性的「次按」問題,就透過金融市場的「槓桿」越滾越大,加上全球金融一體化,次按相關的金融衍生產品規模越大,深陷其中的國際金融機構就越多。30年下來,這個遲早會爆破的「泡沫」就越來越恐怖了。

 終於經濟衰退跡象出現,房價急速下挫,原本供不起樓的人開始斷供,把房子丟給銀行,「次按」這金融核彈終於爆發。銀行用來分擔自己風險的金融衍生產品成了暴風眼,造成了金融機構巨大的虧損。連鎖反應把所有相關機構拖入漩渦,「海嘯」席捲全世界。

 「社區再投資法」以官員的「喜好」,指揮借貸投資的邏輯傾向,強行製造出不正常的「市場」。但這「官定」的畸形市場能夠長久運作下去嗎?「次按」的故事告訴我們,「非自然」的市場均衡,比短期的市場失衡更可怕,問題被壓下越久,爆發出來的時候就會越嚴重。

 回看香港,同樣是要協助解決「弱勢社群」的住房問題,我們的廉租屋和居屋雖然也有扭曲市場,但由於房屋資助經費清楚地被列為政府開支,沒有被政策隱藏在商業開支和資產裡,要出問題也沒有那麼嚴重,香港的房屋資助模式,看來值得美國借鑒。由此可見,要搞福利,明刀明槍的由政府派錢好了,要靠扭曲市場機制去搞房屋福利,最後還不是由納稅人給的公帑去「救市」找數,錢只是遲點由口袋出走罷!

在相同邏輯下訂出的「最低工資」

 而「最低工資」的邏輯,其實就是和「社區再投資法」的設想一脈相承:官員的法規魔術棒一揮,市場就要在一個不符市場合理效益,但符合某種指導「理想」的位置運作。

 原本,不同的工作酬勞應按市場供求而不同,市場工資低,有可能是經濟轉型,人力資源錯配,但可能難於透過政策解決,迫僱主加人工看來簡單得多。「最低工資」是「官員規管」凌駕自然市場的秩序,硬要把價格統一,就必然會「扭曲」在雙方自願之下,自然形成,千變萬化的勞僱合約,而「理性價」和「官價」的差價,就會是名為罰則規管的「交易費用」。無論訂在哪個水平,「最低工資」都只會剝奪勞資雙方的訂價自由,減少可出現的僱用合約選擇。市場會被「官管」歪曲,變成畸形。

 「付出」和「得到」的價值相「等價」才是真正的「公平」,「等價交換」在現實裡是真實不虛的「鐵律」。法例一旦規定了「最低工資」的價碼,若這數字高於現有的市場水平,給了更多的錢,付錢的一方自然會要求更高,以達到「等價」這定律。市場會因此而傾斜向高質素的僱員,能力強、年輕、外觀較好、學歷較高的……附加價值高的,條件好的人,會比「弱勢」的待聘人士更易找到工作。年紀稍大、外觀稍遜、學歷和經驗較差……的待聘人士,原本可以用較低的薪資爭取到職位,以工作能力和表現取得「力爭上游」的機會,就會被從此摧毀。淪為失業者的他們,選擇權被剝奪後,「好心」的議員們會為他們申領綜援,這張選票就更穩陣了。

 「最低工資」就著官方的「就業」和「薪酬」數字來解讀出的表象,自然只會對立論者有利。但相信「領取綜援」和「失業者自殺率」的數字,會告訴我們一個不同於官方詮釋的真相。2005年,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研究顯示,失業人士自殺率遠遠高過整體人口自殺率,數字指出,如果以每10萬人計,正常人的自殺率為14.4,但失業人士的自殺率就會是高達158.4,比正常人高出11倍!「弱勢」的待聘人士通往「地獄」的道路,就是通過「好心」議員提出的「最低工資」鋪成!(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