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環保混音器 總結各界聲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20]
放大圖片

 一連5期的「環保.從現在到未來系列」,由環保理論開始,帶領大家檢視本土及海外專家,如何為氣候轉變訂立實際對策。正如第一期所述,視野版希望發揮「混音器作用」,歸納各界的環保聲音,為香港環保運動調準音色。

1. 養成環保好習慣

 香港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梁榮武和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系副教授林嘉仕,分別點出氣候暖化的危機及所帶來的損失,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經理劉啟漢博士亦提出持續發展大計,他們認為只要人們願意過綠色生活,要保住藍天並不困難。香港有700萬人,每人節用1度電,全港便節用了700萬度電。一個人的習性微不足道,但當700萬人養成同一個習慣便威力無窮。

2. 綠色家園具成本阻礙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羅建中工程師分享了外國「綠色建築」經驗,建議發展商採用環保建築流程和自然採光設計,而一班中學生的環保模型亦主張引進大量節能裝置。本港大部分樓宇設計由發展商操控,在商言商,它們未必願意為響應環保而採用戶戶向南的設計,可能涉及更改建築設計。物業建築時間爭分奪秒,許多工程都集中在地盤進行,要說服他們把部件留在廠房完成並不容易。就如學生們表示,成本是環保家居設計的重大阻礙。

3. 環保用紙靠企業

 環保觸覺倡議市民選擇紙張時要留意來源,推動生產商改用更環保的方式造紙。市民要培養良好用紙習慣並不困難,在家中善用廢紙還可節省開支,但在經濟低迷時期,要說服本港寫字樓老闆不計算成本,選用環保的「良心紙張」並非易事。要為浪費紙張畫上句號,便必須要本港各大財團的寫字樓參與,因為它們是全港最大的紙張消費者。

4. 「拆籬笆」談何容易

 英國「節碳基金」建議投資者和政府及早打造低碳經濟道路,但香港人計盡心思、愛短炒投資,「看不到棺材」絕不會轉變投資策略,長遠經濟誘因並不能吸引港人。水利專家建議港府鼓勵市民改變用水習慣,為水管、洗衣機推出用水節約標籤,這便對精打細算的香港人十分吸引。

5. 天台綠化有潛力

 本期專家討論了天台綠化的可行性與困難,天台綠化成本低、技術簡單,不但對社區環境有貢獻,對自己也有許多益處,只要明白近年的氣候特性和選種農作物種類,要獲得農作物收成並不困難,又能吸引附近居民注意,反而有強大的宣傳效果。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