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海榮(左)與莫逸風(右)記錄昔日香港球壇的光輝。
欣賞足球是不分年齡的。莫逸風和黃海榮二人都不到30歲,但書中所寫的足球史則可追溯至68年。
原來,莫逸風以往是不太熱衷看球賽的,但後來由於工作關係,他才經常看球賽,到最後就變得很投入地欣賞球賽。而黃海榮則看了20年本地足球,讀中學時差不多每星期都看2場比賽,課餘時更與同學踢足球,完全是一名足球狂熱分子。他表示01至05年期間球隊質素實在太參差,幸好近幾年南華、東方、大埔都大力發展,令他繼續入場。
兩人坦言希望能把《香港足球誌》做得更好,但畢竟篇幅有限,難以載入以往香港足球歷史,所以會集中記下86年香港足球聯賽正式踏入職業化開始,盡量訪問如郭嘉明、葉尚華等球星,像口述歷史般記下當中點滴。但聯絡上有一定困難,有的是靠「人搭人」一個連一個地聯絡,所以不是所有昔日球星都能訪問,像胡國雄便是其中一位。黃海榮表示一些球星掛靴後沒有與足球圈聯絡,難以接觸,幸好有梁守志、李輝立和陳平等人的幫忙,令訪問進行得更順利。
他還透露,受訪的老一輩球員,已很少甚至不會入場欣賞球賽,只會間中留意一下體育新聞或體育節目,聽後令人感到唏噓。
搜集資料不容易
莫逸風表示資料搜集也遇到困難。「圖書館少有這類資料,即使足總也不多,唯有借uncle的舊足球雜誌。」
黃海榮表示,書中不少相片都是受訪者提供,如雜誌《足球圈》則由陳灌洪授權,再加上一些球迷提供的協助,才能得以令這本書圖文並茂。
莫逸風透露《香港足球誌》已出第二版,可見仍有人關心本地足球,願意買書或回味或認識昔日本地足球光輝。
雖然現時香港球壇如此情況,他對此抱有希望,認為長遠來說仍有作為。黃海榮則說「雖然不表樂觀,但仍應該抱有希望」,「香港足球由盛轉衰,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過去的發展中,遺留下來的錯誤未有糾正。」當中所指的包括球隊的「老細足球」這問題。「為何班主喜歡介入球會每一層面的事務?為甚麼本地球會不可能像外國職業球會般專業化管理?錯誤的觀念,根本就難以改變。」他認為要認真的檢討,徹底糾正錯誤,徵詢各方意見,否則將來的發展仍會被老問題纏擾。
其實二人早前曾合著《和富大埔.足可圓夢》,寫大埔足球,現在這本則搜集了香港職業足球聯賽開始的球壇點滴。他們希望能引起注意,引發更多人去寫關於昔日香港球壇的人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