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風花歲月:豈是偶然 都是歷史之必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04]

靜雨 北大美學博士生

 深秋和煦的朝陽喚開了惺忪眼簾,這麼美好的清晨,躺在床上,讓陽光輕輕地覆蓋一身。望著金光和搖曳的樹影在奶白的天花板上描著印象派的壁畫,不禁浮想連翩。

 為甚麼此時此刻我會躺在這兒?幾個月前這個時候不是已要趕赴在上班的路途嗎?為甚麼可以那麼真實地看見窗前黃葉飄零的梧桐樹和飛過的候鳥,這北域的景致不是只淹留在午夜夢迴嗎?為甚麼認識了小楊、許迪、于民這些朋友,之前不都是茫茫人海中陌生的過客嗎?為甚麼舊日的夥伴漸漸面目依稀,大家不是曾經稱兄道弟嗎?當一一追問下去時,文學的語言就來了:因緣巧合,相識是偶然。

 徐志摩《偶然》一詩大家耳熟能詳:「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萍蹤飄泊,人生聚散,用「偶然」的角度去體味,確能在慨嘆世事無常的當兒加添幾分浪漫詩意。「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大家也就隨緣自化吧。

世間萬象 都有跡可尋

 再細心想想,也不全對。世間萬象,雖然錯縱複雜糾結交纏,卻都有跡可尋,豈是偶然。

 此時此刻的我,有這樣的想法、抉擇和經歷,是因為前一刻的我有那樣的想法、抉擇和經歷,類推下去,則此時此刻的我有這樣的想法、抉擇和經歷,是事物發生之間必然關係的結果。影響我們走到今天這一步,除了一部分是基於天性的先驗意識,大部分是所經歷的境遇和文化沉積在潛移默化中所起的作用。

 17世紀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培根曾經指出,根據年歲和經驗來看,今人才是真正的古人,因為他們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優勢,可以比前人看得更遠。馬克思也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我們的身體,是人類漫長進化的結果;我們的思想,是通過從小對語言的習得和其後通過社會交往、文化熏陶而逐漸形成。此時此刻的我和你,都是人類社會文明文化發展到這個階段的必然產物,而且會在這基礎上繼續發展,影響另一些人的想法、抉擇和經歷。

 所謂偶然,因為從個別事件看,就只能看到一點一點獨立於歷史長河的個體,而沒有看見個別事件背後千絲萬縷的連結。每件事的發生早已伏線千端,而這件事的發生又會為接續的事件隱藏伏筆。世間萬象,莫不如此,而隱藏在表象後的,其實有一張極其龐大的跨越時空的網。《華嚴經》裡有個詞叫做「帝網天珠」,比喻世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映現,層層互見。當然其觀照的角度是天網恢恢,人的無自主性。

 文學表達的是感性世界,表現「殊相」或「一般性」;而哲學關注的是感性世界背後的規律,也就是「共相」或「普遍性」。徐志摩說邂逅是偶然,也沒有不對,從藝術審美看,美是超越時間的確定性,從而獲得審美的自由和愉悅。哲學思維則會追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會在「偶然」的唯美帷幕後揭出真相:豈是偶然,都是歷史之必然!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