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民黨台中市黨部主委張逸華(左)與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何立峰互贈禮物。 本報記者武毅田 攝
第二次「陳江會」後兩岸交流步入「制度化協商」軌道,兩會簽署的4項協議也正逐步落實,作為距離台灣最近的廈門,與台灣頻密往來使其較其他城市預先感受到了危機和契機。
地緣是廈門的優勢,但隨著兩岸直接通航、通郵即將變成現實,兩岸生活一日圈呼之欲出,該優勢相比京滬有所削弱。不過學界普遍認為,對於台商密集且閩南文化底蘊深厚的廈門,其作為兩岸關係橋頭堡地位不僅不會削弱,反而會隨交流的層次和內涵加深同步升級。
首推海上直航合作
廈門市的主政官員在與台灣基層官員交流過程中,常有新思路不斷碰撞出來。廈門市委書記何立峰近日在會晤國民黨台中市黨部訪問團時透露,廈門正對部分客運碼頭進行滾裝運輸的技術改造,擬定率先搶佔兩岸客貨兩用滾裝運輸的市場。這一設想立即得到了台中市黨部主委張逸華等人的熱烈回應。
他們一致認為,大三通的影響不只是多跑幾艘船,而是將廈門港從地方港變成兩岸之間的幹線港,成為匯集人流貨流的東南沿海樞紐港口。據悉,廈門港的東渡港區19號泊位、劉五店滾裝碼頭和招銀碼頭等已改造完成並投入使用,為推動閩台之間的滾裝運輸做好準備。
廈門適成常設窗口
與新機遇並存,兩岸之間也同時面臨著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和加劇等新問題,對兩岸經濟發展帶來了嚴峻考驗。為解決台商困難,包括「兩會」、各地台協在內的兩岸民間組織,國共兩黨基層近來頻繁互動,均在為台企發展尋找出路。
近日剛連任廈門台商協會會長的曾欽照對國民黨中央的隨團負責人傳遞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即促進海協、海基會在廈門設立常駐機構,進行「兩會」一些日常的事務談判。據悉,該提議甚至獲得了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的歡迎。
可以預計,今年底到明年初,如何維護台商利益、解決台商實際困難將成為「兩會」協商主題。擁有3個國家台商投資區的廈門極有可能成為第三次「陳江會」的首選地址,料「兩會」在廈設立辦事機構將列入其中議題,若能達成,廈門成為處理兩岸事務與問題的特殊地位將得到鞏固與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