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 位於虹口區提籃橋地區的下海廟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經過多次修復於1992年重新對外開放。
2. 浦江飯店始建於1846年清道光年間,原名禮查飯店,是中國第一家西商飯店。
3. 曾是二戰時期2萬多猶太人避難之地的「摩西會堂」經過修繕,目前已恢復了1927年時的建築原狀。
4. 1934年由英商所建的上海大廈原名「百老匯大廈」,現為掛牌五星級涉外飯店。它曾是上海這座美麗城市的標誌,連同著名的外白渡橋,共同記錄著上海灘的變遷、興衰。
5.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從1905年創建到新中國成立後公私合營,歷程曲折,是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縮影。
為了盡快形成北外灘航運經濟規模,除了加快基礎設施和配套工程的建設,虹口區更從軟件方面加快政策聚焦步伐和投入力度。區委書記孫衛國告訴記者,雖然按照貨物吞吐量計算,上海已經穩居世界第一,但是由於軟環境建設滯後,「中國還只是航運大國,而不是航運強國」,因此改善軟環境、提升競爭力迫在眉睫。
設立專項基金 惠及眾多航企
虹口區政府去年11月設立了總額為3,000萬元的「北外灘航運服務集聚區發展專項資金」,使得物流、金融、保險、中介、諮詢、信息等相關行業和各類航運要素在北外灘集聚和發展。
目前,該專項資金已逐步用於對航運企業購買辦公樓、開展研發、召開專業會議等項目的補貼,使眾多航企受益。此外,即將投入使用的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以無愧於國際航運中心的形象和功能,將成為北外灘的新地標。
打造交易平台 培養專業人才
為了使航運功能性項目更加完善,北外灘一方面全力打造中國首個「二手船交易平台」;另一方面更與上海海事大學等高校聯手,設立研究中心和培訓基地,為航運中心建設儲備人才。此外,上海航運交易所「一關二檢」通關設施已全面完成,新增了進口報檢功能,口岸通關環境明顯改善。2007年,航交所完成上海海運口岸出口報關業務總量的90%、進口報關業務總量的30%、異地貨物進口貨物報檢業務總量的100%。
「良禽擇木而棲」。隨著軟、硬環境的日趨完善,中外知名航企紛至沓來。迄今,這裡已集聚2,100多家國內外港務、航務、貨運、代理、報關、物流等航運服務企業和航運服務功能性機構,日前又有中外7大著名企業投資70億元,正式簽約落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