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碩鳴 周東華
綜合實力提升,讓中國從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企業邁出國門,到中國資本融入全球,中國人的足跡遍佈世界,中國這個名字已注定與世界的發展、經濟的起伏緊密相關。今天,中國已一躍而成世界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更是全球政治經濟穩定的「穩壓器」。因此,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人創造的巨大經濟社會成果,不僅由十三億中國人民享受,而且全世界也正在共同分享這一豐碩的「饕餮盛宴」。
經歷了三十年改革開放,中國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國力的強盛也使得中國有更多的機會將自己的形象展示於國際舞台。30年間,中國經濟實現了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長速度。與日本經濟起飛階段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9.2%和韓國經濟起飛階段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不相上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4位,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折合成美元,中國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為32,801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23.7%,日本的74.9%,德國的99.5%,與此同時,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份額也有明顯上升,1978年為1.8%,2007年提高到6.0%。
1、北京奧運:「無與倫比」的全球狂歡
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成功舉行,中國以熱情、友好、隆重、圓滿迎來了建國以來最重要和最龐大的海外來客,一個全世界歡聚一堂的盛會,一個令全世界愉悅的慶典,中國以其獨特的魅力,兌現了「世界給中國一個機會,中國還世界一個驚喜」的莊嚴承諾。
北京奧運會,是世界奧林匹克運動史上新的里程碑。國際奧會主席羅格先生評價北京奧運會「無與倫比」,一是參與規模空前。本屆奧運會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1.6萬多名運動員參加,80多位外國政要出席開幕式,2萬多名記者採訪報道,30多萬境外遊客雲集北京,40多億全球電視觀眾共用奧運快樂時光等等,都是盛況空前的。二是競技水準達到了新高度。本屆奧運會刷新世界紀錄38項,打破奧運會紀錄85項,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奧運會金牌和獎牌零的突破,前所未有地奏響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樂章。三是東道主盡了最大努力。奧運會在中國舉辦,是世界對中國的信任,也是中國對世界的奉獻。北京奧運會秉承團結、友誼、和平的奧林匹克精神,實現了綠色、科技、人文奧運,達到了有特色、高水準的預期目標。中國向世界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受到了國際奧會和世界輿論的高度讚譽,這一切都因中國有了改革開放卅年累積的成果,使她具備了濃墨重彩譜寫奧運歷史輝煌篇章的實力。
北京奧運會,是中國改革開放成果和綜合國力的集中顯現。競技體育,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奧運會上所以取得驕人的成績,除了運動員的自身努力外,也折射出中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大背景。北京為了舉辦奧運會,僅用於比賽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就達3000億元。國家體育場「鳥巢」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鋼結構建築,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採用了國際首創的空間多面體結構技術,還有受到國際奧會和運動員高度讚揚的奧運村,以及精彩紛呈的開閉幕式表演折射出的科技含量等等,無不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卅年的巨大成就。
2、中國製造:「價廉物美」的全球消費
1990年代以後,開放的中國,借助人口紅利、土地成本低廉、內需市場廣大等比較優勢,極大地吸引了世界各國製造業的關注,到中國設廠,從低價成衣、玩具到高價的電腦等3C產品,「中國製造」幾乎佔據了世界所有消費品領域,且其比例更是逐年增加,中國製造業以其低廉的絕對優勢極具競爭力地打入並佔領了國際市場,最終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
在世界市場上,「中國製造」意味著「價廉物美」,它鑄就了中國成為全球商品加工製造基地的前提。從貿易方式看,中國出口的半數以上是加工貿易。2007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2035億美元產品中,加工貿易出口1288億美元,佔了63.3%。從出口主體看,外資企業生產的產品佔了中國出口總額的58%,在一定意義上表示,是世界製造業發展和國際分工的結果給了中國成為製造業大國的機會,從而令中國製造的產品讓全世界享受了價廉物美的生活方式。
如果根據世界銀行2007年最新的資料庫計算,從1990年到2005年,中國經濟的平均增長率為10.13%,大大高於世界同期經濟增長3.40%水準。中國對全球新增GDP的貢獻率達27.87%,美國的貢獻是18.55%,也就是說中美兩國的「貢獻率」就已接近世界的46%、47%。不言而喻,僅從這些資料就不難發現,中國已名副其實地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從世界銀行和WTO提供的資料更可看出,從1990年至2005年的15年間,中國貿易出口額的增長率相當於世界增長率的3倍,對世界「貢獻率」高達11.54%,居世界的第一位,而同期美國排在德國之後僅據第三位。由此印證了,中國是世界貿易增長新的發動機的結論。
另據世界銀行的研究,從1981年到2005年的廿餘年間,世界絕對貧困人口數減少了6.56億人,其中中國減少了6.24億人,中國對全球減少貧困人口的貢獻率更是高達95.1%,這一巨大成績是世紀之交中國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做出了稱之為公開的、莊嚴的承諾,這個承諾就把2020年的中國定位為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今天中國的領導人向世界承諾,中國將作出更大的貢獻,那就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建設和諧富裕的中國,就是對全球最大的貢獻。
3、中國援手:「拯救危機」的全球期待
2008年美國華爾街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因此大幅波動。在此背景下中國股市也難獨善其身,連續11個月持續下挫。中國金融市場儘管還未全面開放,但其新重商主義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必定牽連其中。作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的美國如今面臨著「金融海嘯」的直面衝擊,為此,美國「參眾兩院」通過了數額高達8500億美元的大規模救市方案,然而,今天的美國已是世界最大的「債務國」,政府赤字高達4834億美元,已佔GDP的2.7%。據經濟學家預測,因此次金融救市計劃,美國預算赤字額2009年可能會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創出歷史新高。顯然,僅靠美國自身的力量已很難走出「金融危機」帶來的困局。
因此,美國政府除了推出救市方案,還不得不向歐盟、日本尋求協助,更望中國施與援手。美國前財政部長拉里.薩默斯日前就表示,中國以及中東國家「決定著」美國史上最大金融拯救計劃的成敗。英國《獨立報》10月5日報道說,曾任克林頓時期財政部長的薩默斯針對美國金融拯救計劃說,該計劃「除了美國納稅人以外,同樣有賴於中國以及中東國家的支持」。薩默斯說,美國政府之所以救市,其用意之一即是向中國保證「美國的證券是安全的」。而在這場最新的救市計劃中,美國「還將不得不這樣做」。
擁有1.8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是美國的第二大債權國,又是全球外匯儲備最多,國際支付能力最強的國家,薩默斯說:「如果中國決定不再購買更多新的債權,抑或拋掉手中的債權,那麼美國的前景將是悲慘的。」美國前景悲慘本不管中國人的事,但近廿年形成的中美貿易關係,已使兩國間構成了以利益為紐帶的戰略夥伴關係,作為一個新崛起的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如同1998年幫助東南亞抵禦「金融危機」那樣,依然顯示出了積極的姿態。胡錦濤主席多次表示,中國希望美國金融市場穩定,希望美國經濟健康發展,這符合美國的利益,同樣也符合中國的利益,也有利於全球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聯合國大會上坦陳全球金融危機對於中國的影響,表明了中國面對危機時採取的合作開放的姿態。對於如何應對危機,溫家寶堅持中國一貫的立場和作風。他說:「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時刻準備好與其他國際社會成員一道努力,應對挑戰。」這一切都表明,中國作好了準備,願意在全球經濟最困難的時刻,讓全世界共享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