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寒冬未完 各界仍需警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19]

單仲偕

 近日的經濟熱話,除了是被金融海嘯衝破的世紀金融騙案「馬多夫騙局」,就是港股市場在過去兩星期的小陽春。恆生指數在九月金融海嘯後,由二萬點瀉至十月中下旬谷底的一萬一千點。至十一月中下旬恆指在最低點有反彈,至今已返回一萬五千點水平。有分析指這是「熊去牛來」良好徵兆,但也有評論員認為股市的反彈浪大致完成,炒風散去令市場自動調節至合理水平。

 無論孰真孰假,筆者只是一名小投資者,對股市預測未能妄下定論。然而,來自全球不同國家的經濟分析也指,今次金融海嘯引發的不止是一般經濟周期出現的衰退,而是有如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經濟差的情況最少持續十八至廿四個月,而悲觀保守者預期壞情況甚至更長。本地經濟方面,預計最壞的情況將會在明年春節後出現。因此,政府、企業和市民同樣有必要為長期寒冬作準備。

善用儲備 刺激經濟

 在經濟不景氣的日子,就算對於「小政府、大市場」的倡議者,坐擁龐大資源的政府,其角色顯得特別重要。再說,在今次金融海嘯下,特區政府坐擁巨額儲備,相對面臨破產危機和資金流問題的冰島政府或部分美國州政府,我們尚算「幸運」。另方面,香港企業以中小企為主,向來又習慣自力更生。這使特區政府不用像美國聯邦政府般,要盤算如何湊夠巨額資金營救破產企業。

 由是,特區政府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該怎樣花錢—用儲備刺激經濟,也要使用得宜。政府最基本原則,就是不應藉一次過派錢來刺激短暫消費。當然,派發消費券、大幅退稅或退回強積金可博得市民掌聲。然而,現時的問題不是市民沒錢消費,而是因為看不見前景而不願消費。因此,政府應趁現時的現金購買力相對較強時,把儲備投資在有助提升社會競爭力的硬件基建、資訊基建、教育(如全面小班教學和推行網絡教育)和社會企業身上,叫市民看見政府有錢投進市場,又見政府對社會發展的承擔。

政府企業市民要同舟共濟

 企業方面,也要好好為經濟寒冬預備。經濟低迷影響甚廣,私人企業作為社會一員,也應盡社會責任。筆者當然不能指示私人企業應如何運作,也無意要求私人企業學習社會企業般不以賺錢為前提。但筆者促請仍有盈利能力的企業與僱員共渡時艱,盡可能不裁員不減薪;不要只單顧「製造」理想業績或以「股東利益」作為裁員減薪的擋箭牌。

 至於升斗市民,我們可做的不多,就算鼓勵消費也非支持經濟的長久之計。反而,市民在心態上要有自力更生的準備。這是因為就算政府投資更多的基建和增加公共開支,政府開支也只佔本地生產總值大約五分一。更重要是,政府根本難以大效控制利率,無法透過影響商業信貸和樓房按揭市場來刺激經濟。

 幸而,早前有慈善團體在大型籌款節目中仍能籌得可觀善款數字,反映了市民口袋內還有點錢,心內更有關愛。在經濟差之時,生活壓力顯得越大,就越需要人扶持。因此,市民最需要做而又最有意義的,就是多加關心親人友儕、睦鄰、包容和忍耐。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望一起渡過今次經濟衰退的難關。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