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胡錦濤主席與布什總統合影。布什總統任內,曾四次訪問中國。
——台海問題一波三折 合作共贏日漸深入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羅洪嘯1日電】30年,彈指一揮間。回首30年前的1月1日,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的美國,與人口總量世界第一的中國正式建交,影響世界的中美關係掀開了全新一頁。30載風雨之中,兩國關係經歷了無數驚心動魄的時刻,也走過了無數曲折坎坷。幸運的是,在中國歷屆領導人和美國七任總統的共同努力下,「合作共贏」已成為兩國關係的基調。
一場乒乓球賽打開了中美兩國緊閉22年的大門。1971年春,正當中美兩國領導人通過巴基斯坦秘密渠道醞釀美國領導人訪華的時候,3月底、4月初在日本名古屋舉行了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毛澤東主席抓住這個時機,果斷決策,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率先打開了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小球轉動了大球」,乒乓外交讓兩國關係回暖,並促成美國總統尼克松在中美尚未建交前就訪問中國的破冰之旅。
但短暫的蜜月卻未能理順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分歧。破冰之後整整七年,雙方不斷努力協調,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終於同意了鄧小平提出的「撤軍,廢約,斷交」(按:即指美國自台灣撤軍、廢除美台防禦條約、與台灣斷交)三大條件,即斷絕同台灣的所謂「外交關係」,於年內撤走駐台美軍,終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中美兩國在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
80年代末 美國對華經濟制裁
1981年,里根總統上台之後急劇升溫美台關係。鄧小平指出:如不給以打擊,「它就會更囂張,肆無忌憚」。經過中國政府同里根政府在美國售台武器問題上進行了幾輪堅決鬥爭和談判後,最終兩國達成《八.一七公報》,使兩國關係步入正軌,隨後兩國領導人進行了互訪。
然而,89年的北京風波之後,令中美關係重歸冰點,美國帶頭對華實施經濟制裁。
進入90年代,美國不得不解除對中國的經濟封鎖,兩國關係開始逐漸回暖。但1995年5月,克林頓政府宣佈允許李登輝以「私人」名義於6月訪美,李在美國大談「中華民國在台灣」,公然宣揚分裂中國的言論,中國憤而召回大使,中美關係再次陷入低谷。同年10月24日,江澤民主席在紐約出席聯合國成立50周年特別紀念會議期間,與克林頓舉行正式會晤。克林頓表示,美方重申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各項原則的承諾,重申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也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炸館撞機 中美關係跌至冰點
1999年5月,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造成3人死亡。中國政府對此提出最強烈抗議。美國總統克林頓公開道歉,美方對給中國造成的損失予以賠償。中美關係趨向緊張。
99年底,中美簽署中國加入世貿雙邊協議,為中國加入WTO掃清了障礙,兩國貿易聯繫越來越緊密。但2001年4月,美軍偵察機闖入中國海南島附近上空,撞毀對其進行跟蹤監視的中國軍方飛機,使得兩國關係在還未轉暖之際又降到「冰點」。在這期間,美國還宣佈向台灣出售大批先進武器。作為抗議,中國一度拒絕美國軍艦停泊香港。
定期對話 開緊密合作新篇章
就在中美有識之士苦苦尋覓「破冰」良方時,突如其來的「9.11」事件,推翻了既有的國際局勢,在「反恐」大格局下,中美兩國關係進入一個新的層面。05年8月,首次中美戰略對話在北京舉行,並在此後成為中美之間定期對話機制。在此框架下,中美兩國經貿合作增長迅速,07年中美貿易額突破3000億美元,達3020.8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