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不斷上升,將挑戰中國的經濟金融外交。圖為中國生產的外貿玩具。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葛沖18日電】對於2009年版《中國外交》白皮書提出,中國今年將大力開展經濟金融外交,有專家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將在貿易、投資等領域引發保護主義不斷上升,這將給中國的經濟金融外交帶來更大挑戰。
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則認為,發達國家對中國國內經濟政策的干涉,對華貿易保護手段的不斷翻新,以及中國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因產業結構和發展階段類似而形成的貿易摩擦,都將成為中國外交工作中更難以處理的新挑戰。
張宇燕建議,中國可以通過調整和利用自己龐大的市場容量;對內和對外投資;對外經濟援助的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愛滋病等全球或地區性公共產品的提供;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以及對國際規則和條款制訂的參與等方式來積極開展經濟金融外交。
深化多邊合作 對話消除誤解
也有輿論分析指出,中國的經濟金融外交應著重從4個方面加以實施:一是在多邊領域參加相關的經濟外交活動,參加國際、地區、國家間的合作,以維護經濟和金融安全;二是與邦交國深化和擴展經貿合作關係;三是配合展開能源外交、糧食外交;四是為越來越多「走出去」的企業提供更多的外交支撐。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沈驥如向本報表示,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不僅影響發達國家,也令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受到衝擊。面對危機,世界各國需要就危機產生的原因、克服危機的辦法進行交流,取得共識,然後再分別採取行動,共渡難關。在此過程中,中國需要積極開展經濟金融外交,與世界各國加強對話,消除誤解,達成共識。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主任高海紅則向本報表示,從中長期看,中國在全球金融體系改革中扮演的角色要與自身發展和長遠戰略結合起來,要考慮到什麼時候、參與到什麼程度對中國最有利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