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電影資料館一直擔當搜集、研究、修復電影等多項工作,如今次獲得《孔夫子》硝酸拷貝,修復組便肩負起將它重新製作成安全拷貝的重大使命,過程相當費時,而且更有一定的危險性。
根據修復組的勞啟明指出,如《孔夫子》一類以硝酸製成的原拷貝,易燃性極高,就算只是放於室溫較高的地方,底片都會自動燃燒,而且火種無法撲滅,直至整份底片完全燒燬為止。因此,若果不經過特別處理,硝酸拷貝極容易因自燃而釀成危險,而資料館在得到《孔夫子》的拷貝後,亦一直將它保存於雪櫃之中。
不過,因為香港暫時仍未有足以掌控硝酸拷貝沖調及翻印工作的實驗室,所以是次電影的修復工作就移師到意大利進行。勞啟明解釋,所有工序其實都由香港修復組為主導,最初階段修復組的同事需要按拷貝的情況做一份詳細的文字覆述,然後再根據個別的問題撰寫修復計劃書,最後將所有資料呈交意大利後才可讓當地工作人員按照資料館的要求進行修復。
「在修復的過程中,意大利的工作人員會先將已收縮或變成液體的底片打開,修補已然破損的部分,然後用特別的印片機將底片收縮的部分及花痕隱藏。另一方面,因為聲片亦因受損壞而聲調高了,甚至有一些低頻噪音的出現,所以他們就要用電腦技術,逐個場景將聲帶回復成適當的長度,再將噪音刪掉,最後印出新的聲帶,連同影像底片運返香港,由我們將聲、畫同步化,最後才能在戲院播放。」
「而《孔夫子》最特別之處,更在於電影用了1:16的菲林格式,所以播放時整個畫面是呈方形的,亦正因如此,每次都需要在播映機上放上特別的裝置,才能順利播放。」勞啟明說。
現在經修復的《孔夫子》片長共八十七分鐘,其中有九分鐘是當年被剪掉的零碎片段,何思穎及勞啟明都認為需要再深入研究,才能考究出剪接的正確位置及這些片段被剪掉的原因,而今次放在正片結束後播放,就得靠觀眾運用想像把片段與電影重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