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戲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戲曲視窗:成立「香港粵劇團」為最後板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4-07]     我要評論

葉世雄

 成立「香港粵劇團」的建議不是新鮮事物,我在90年代初與粵劇界接觸時,已聽過相似的論點。我當時以西洋舞台劇的製作模式來看粵劇,覺得它的舞台製作落伍,認同組織一個由政府資助、類似「香港話劇團」的粵劇團,是提升粵劇演出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不過成立「香港粵劇團」的建議,也不是人人同意,例如在「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的會議裡,就曾經有委員提出這建議,但與會的業界人士卻認為掛著「香港粵劇團」的招牌即是代表香港,如果不是由一線演員擔綱演出,恐怕會使外地人誤會本地粵劇水平不外如是。

 至於現時政府的文化政策,也在鼓勵受資助的藝團「公司化」,逐漸減少對公帑的依賴,成立政府資助的「香港粵劇團」明顯不符合政府的文化政策。由於我不是粵劇工作者,也不是負責文化政策的官員,因此談這課題只著重它是否真的可以幫助本地粵劇的發展。

或破壞戲行的商業運作

 經過多年對香港粵劇市場營運的研究,我改變了組織一個由政府資助類似「香港話劇團」的粵劇團有助粵劇發展的想法,因為粵劇本身已是一個主要由市場力量支持及推動的行業,戲班以商業模式運作,注重觀眾的喜好,努力控制成本,讓一眾粵劇工作者有工做、有收入。粵劇經歷無數的高潮、低潮,至今仍是香港唯一可以依靠票房收入支持運作的舞台表演行業。

 反觀本地的話劇界,「香港話劇團」成立多年,但到今天能不依靠政府資助而生存的只有「春天製作」。我是十分喜歡「香港話劇團」的演出,演員和製作都具高水平,受歡迎的劇目也不少;可是,它並沒有為本地帶來商業運作的話劇市場,雖然不少有心人在過去的歲月成立過商業營運的劇團,結果都是失敗終場。我認為令商業劇團難在香港發展的重要原因,是「香港話劇團」的存在。多年的成功使它擁有市場的主導地位,有政府的資助讓它可維持高質素的製作,在細小的市場,商營劇團已不易找到生存的空間,更遑論與「香港話劇團」競爭了。

 粵劇界也曾經出現過因政府參與市場而使市場失衡的例子。前幾年,常常聽到戲班班主埋怨康文署主辦粵劇演出的票價低過職業班在同一場地演出的票價,因為觀眾會等待康文署主辦的檔期才觀看,結果影響了職業班的票房。近期更有演員因其擔正的粵劇演出不獲資助,指責政府扼殺粵劇。說句老實話,這位演員的水平只能在中型職業班做小生,如果不可申請資助,大概也不會起班讓自己擔正。我認為只在粵劇失去大量觀眾、市場沒法繼續運作的時刻,政府才應該資助成立「香港粵劇團」,作為保存傳統藝術的最後板斧。

相關新聞
《寒江釣雪》重演有新貌 (2009-04-07) (圖)
戲曲視窗:成立「香港粵劇團」為最後板斧 (2009-04-07)
舞台快訊 (2009-04-07)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09-04-07) (圖)
王超群鎮定應付「錦添花」變陣 (2009-03-31) (圖)
藝青雲 李鳳結台緣 (2009-03-31) (圖)
戲曲視窗:如何扶助本地粵劇 (2009-03-31)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AM783/FM92.3(天水圍)/FM99.4(將軍澳)/FM106.8(屯門、元朗)) (2009-03-31) (圖)
舞台快訊 (2009-03-31) (圖)
梁漢威再獻新創念粵劇 (2009-03-24) (圖)
尹飛燕 (2009-03-24) (圖)
梁煒康 (2009-03-24) (圖)
洪海 (2009-03-24) (圖)
戲曲視窗:歌台寥落管絃稀 (2009-03-24)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09-03-24) (圖)
舞台快訊 (2009-03-24) (圖)
眾紅伶演名劇 為劉洵老師慶生辰 (2009-03-17) (圖)
戲曲視窗:粵劇電影中的余麗珍 (2009-03-17)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09-03-17) (圖)
舞台快訊 (2009-03-1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