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銀經濟月刊》分析儲備貨幣前景
美國作為這次全球性經濟和金融危機的源頭,其信譽和實力遭受削弱,作為全球最主要儲備貨幣的美元也受到重大挑戰。最新一期《中銀經濟月刊》對其前景進行了分析。
報告首先指出,國際儲備貨幣是被全球各政府和機構大量持有,同時也是國際商品、貿易和金融資產訂價、交易和結算的主要貨幣。在現時全球官方外匯儲備當中,美元仍然一幣獨大,佔約三分之二的比重,但其相對地位則持續下降;歐元的儲備貨幣地位飆升很快;英鎊地位也有所回升;日圓地位則持續萎縮。
回顧歷史,報告認為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元取代英鎊,佔全球官方外匯儲備的比重一度高達85%,既有全球經濟和貿易版圖的變遷、美國聯邦儲備局的成立、紐約金融市場深度和廣度的深化、美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美國政府對兌換黃金的承諾等實體和制度性原因,也有英國高通脹以及英鎊屢次貶值等政策和市場原因。
展望未來,報告認為由於是次危機嚴重削弱了全球政府、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對繼續持有美元資產的信心,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繼續下滑是市場的普遍預期。美國結構性的經常賬赤字(一度高達GDP的6.6%)、預算赤字(將會超逾GDP的12%)和嚴重對外負債(約相當於GDP的四分之一)等問題,對美元是極其負面的。如果能出現有效替代的幣種,美元地位的下滑就會加速。
至於市場認為長遠最有機會提升成國際儲備貨幣的人民幣,報告亦認為它要成國際儲備貨幣之一並不困難,但若要有效挑戰美元和歐元的地位,就需要有根本性的、而且風險極大的改革來配合,包括人民幣實現可兌換、解除資本管制、人民幣成國際貿易和金融投資訂價、交易和結算的貨幣、人民幣資本市場全面開放且有足夠深度、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要從出口主導型轉內需主導型、經常賬要由盈餘轉赤字等。其中的風險與回報需要仔細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