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世雄•
上期談論過香港開辦粵劇學校的可能性,今期轉談香港現時唯一的全日制戲曲課程,那就是香港演藝學院的戲曲課程。自99年至今,戲曲課程的畢業生超過二百人,但粵劇界卻認為青黃不接的問題日益嚴重,是香港演藝學院的戲曲課程不濟事呢?還是其它原因使課程的畢業生沒有加入粵劇職業班呢?我過往曾經發表過多篇和這問題有關的文章,所以不打算再詳細談論了;同時自兩位戲曲課程的導師許堅信和劉洵先後離職後,我對課程的新發展不認識,因此沒法向讀者分析課程的優劣和應如何改善。不過,一些長期存在至今未解決的問題仍然值得一談,以供陳淑莊議員參考。
每年安排學生實習
兩位前戲曲課程的導師許堅信和劉洵都不約而同向我提出香港現行教育制度不利「專業教育」,學生在十七、八歲中學畢業後,才可報讀香港演藝學院,是太遲了。戲曲演員須從小培養,七、八歲是適當的入學年齡,經過一段的學習時間,可看出是不是學戲曲的材料。另外,中五畢業才有資格報讀「香港演藝學院」,也使很多人才無法報考。劉洵指出無論是內地或香港,都沒有一套完整的粵劇教材;不同行當的教學材料應各有不同。沒有完整的教材,影響教學效果。在04年拜訪劉洵時,他告訴我正根據不同行當,為香港演藝學院整理出一套完整和系統化的粵劇基本教材,並說這套系統可作為將來粵劇學校的基石。
我個人認為香港演藝學院的戲曲課程急需解決的問題不是課程內容,而是如何和職業班建立關係,讓課程的學生掌握本地職業粵劇團的運作和排演方式,使他們畢業後可以順利投身職業班。所以我曾經提出學生每年到職業班實習應該成為課程的一部分。
其次,香港演藝學院戲曲課程的畢業生基本的表演技術不算差,但不懂演戲。我覺得可以參考內地粵劇學校和粵劇院相輔相成的培訓方式,學員在畢業後指定跟隨某一位現役演員深造;雖然香港未必可以把前述的方式「照單全收」,但如果學院肯向現役演員付出酬金,也有成功的機會。我提出上述兩點意見,是要像治療連繫心臟的血管閉塞一樣,為演藝學院戲曲課程和戲班做搭橋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