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申訴專員黎年宣布主動調查醫院核實病人身份機制。 資料圖片
【本報訊】醫管局及衛生署為本港居民及非本港居民提供的醫療服務,收費天壤之別,差額以倍計。但有關部門核對病人居民身份的機制存漏洞,使部分非本港居民亦能享用廉價的醫療服務,令本港醫療負擔百上加斤。為此,申訴專員昨日宣布主動調查有關機制。
利用已失效身份證偷雞
申訴專員黎年指出,1987年7月以前,持有香港身份證是「香港居民」的身份象徵,當時所有人一旦喪失「香港居民」身份必須沒收身份證。但之後,入境部門不再向不符「香港居民」身份的人士沒收身份證。舉例說,曾經居港的旅客或逾期留港人士,雖不是香港居民,但仍可保留身份證。
然而,醫管局及衛生署則繼續單靠身份證作為香港居民身份的證件。黎年表示:「這種做法顯然與公共政策相違。非香港居民(例如曾經居港的旅客及逾期留港人士)可利用『未交還』的身份證,繼續享有獲大幅資助的公立醫院及醫療服務。」
黎年:影響港人醫療資源
他認為,這種情況導致公帑損失。但更重要的是,醫療護理的資源已十分緊絀,這現象可能影響真正的香港居民享有服務的機會。
事實上,為全港居民提供政府資助的公立醫院及醫療服務,是當局一貫的公共政策,非本港居民則要支付全費,令兩類人士的收費差異極大。以醫管局提供的急症室服務為例,本港居民每次收費100元,非本港居民收費高達570元,相差4.7倍;老人科及復康日間醫院方面,本港居民每次收費55元,非本港居民則須繳付1,400元,相差逾24倍。
申訴專員將主動調查政策原意與部門做法相違背的原因,探討改善措施。申訴專員歡迎市民就這項調查於下月8日前把意見送達該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