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人生是一個大試場,成長過程中,定必遇到多番的挫敗經歷,所以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抗逆能力,至為重要。 資料圖片
本報特約記者 李浩彰
藝人關楚耀和衛詩因在日本藏有毒品而遭拘捕的案件,隨著當事人獲輕判返港而漸告平息。然而一石激起千重浪,事件令人關注到青少年面對逆境或挫折時的應有態度及正確解決方法的問題。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定必遇到多番的挫敗經歷,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至關重要。
關楚耀和衛詩涉毒品案鬧得滿城風雨,這兩位曾身兼「跨境不濫藥」計劃的藝人,卻捲入毒品案件,成為城中關注焦點。衛詩於日本向檢察官承認吸食海洛英一年。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石丹理表示,娛樂圈因壓力大,一向是吸毒較高危的行業,而且世界各地亦有類似問題。而自事件曝光後,各大院校和青少年機構都用此案例警惕青少年有關毒品的禍害。
2成青少年索K吸煙減壓
不僅藝人,原來不少青少年亦用類似的負面發洩方式紓緩情緒。城大社會科學系於去年展開「青年人透過濫藥擺脫社會枷鎖」調查,共訪問241名青少年。結果顯示,逾兩成人會透過食K仔、吸煙、飲酒及發脾氣、罵人等負面途徑宣洩壓力。
據禁毒署統計,2005至2007年的3年內,被呈報吸毒的21歲以下青少年增加了34%。這升勢一直持續,2007年首3季較2007年同期增加了18%。更令人擔憂的是,首次吸毒的平均年齡,由2004年的16歲,下降至2007年的15歲。而被呈報的吸毒者之中,最年輕的,只有11歲,當中以北區情況最為嚴重。兩個專門協助學生戒毒的機構曾進行調查,顯示全港500所中學中,差不多四分一曾有學生吸毒。
想一想:
利用吸毒或其他負面發洩的方式,是否真的能有效抒發不開心情緒?
發洩的方式是否沒有後遺症?若出現後遺症的話,是否對你形成另一種壓力?
負面的發洩到底是一種「抒發」,還是一種逃避?
如果你的朋友利用負面方式抒發壓力,並慫恿你參與,你會如何處理?
港青少年開心指數低
雖然一般人皆認為「少年不識愁滋味」,但青少年利用負面的方式減壓,原因與其心理質素有關。浸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扶康會、東華三院及衛生署於去年9月至11月期間,聯合進行一個有關中學生開心指數的問卷調查,訪問了近594名中一至中五及中七學生。結果發現中學生的開心指數僅得6.09分 (滿分10分)。
有國際市場研究公司於去年第4季利用網上問卷方式,共訪問了1.3萬名8至24歲、來自12個亞洲國家或地區的青年,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泰國、印度、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新加坡。結果發現,9至14歲的香港被訪者中,85%感到快樂;但15至19歲則只有56%感到快樂;20至24歲更跌至51%。反映隨年歲的增長,青年越不快樂。而在眾多城市中,香港青少年的快樂程度位列尾四,而較貧窮的印度卻位列榜首。
66%青年:太多框架阻發展
有青少年心理學家分析,學生的不開心來源多來自學業壓力、金錢及家庭問題,而社會的評價亦為重要的因素。
有調查發現,有66%的青少年認為現時社會上有太多框架規範阻礙青年人自我發展,有43%認為自己不被社會重視。認為遭到社會忽視、失卻生存的目標等,皆是青少年的壓力來源。
想一想:
你是否感到有壓力?你認為壓力主要來源於甚麼地方?
香港物質生活豐富,為何香港的青少年較不快樂?你認為物質滿足是否能有效帶來心靈滿足?
逆境自強故事
1.神奇力克(Nick Vujicic)
天生沒有四肢的演講家「神奇力克」(Nick Vujicic),早前來港講述其奮鬥的經歷。儘管天生沒有四肢,只有一隻腳掌,但他沒有怨天尤人,放棄生命。憑著超人的毅力,他不僅能走路、游泳、做運動,更擁有會計及財務雙學位,並於離港前夕勉勵港人在逆境下不要放棄,尤其那些陷於經濟困境的港人。
2.失明人莊陳有
本港失明人士莊陳有,多年來致力為殘疾人士爭取權益,提倡視障人士自助運動。曾於1996至2004年擔任平等機會委員會公眾教育及專責小組增選委員,現為社會參與及宣傳專責小組增選委員。自2000年起,他擔任樂施會總幹事一職,積極推動扶貧發展工作,後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他曾表示:「人總會有困難,只看你的心境。我就很少理會困難,或者視之為挑戰。」
想一想:
你曾經遇到過甚麼挫折?你又如何克服過來?
你遇到的挫折較上面的人物嚴重嗎?你認為他們為甚麼能克服過來?
你認為人在面對逆境時,甚麼因素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