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世雄
上星期本欄提及在5月12日經濟機遇委員會主辦的「文化及創意產業」小組研討會上,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梁振英先生提出希望與會者就《內地與香港建立關於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多談業界希望政府怎樣協助打入內地市場。
其實過往本地亦有粵劇紅伶受內地粵劇團邀請參加演出,一瞬間能記起的有文千歲、羅家英、新劍郎等人,職業劇團「鳴芝聲」多年前也曾到廣東省內演出。奇怪的是粵劇界很少提倡開拓內地市場,我只在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第二屆的某一次會議和最近一次的粵港澳文化會議上曾經聽過業界對這個議題的意見。記憶所及,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會員中的一位現役粵劇演員提出除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外,本地粵劇班很難獲得內地部門批准到廣東境內作商業演出。當時會上有委員指出香港藝術發展局每年都參與在深圳舉行的文化博覽會,是否可以做點事情呢?也有其他委員認為由貿發局或駐粵辦出手會更直接。不過,會議過後,問題便擱置一旁,沒有跟進了。
內地發展 路不易行
直至最近一次的粵港澳文化會議上,阮兆輝又提出這個議題,希望與會的廣東代表可以協助香港的職業班到廣東地區演出。當時廣東代表沒有明確的答覆,但答應把要求向相關單位反映。相隔半年,仍沒有任何消息,可見問題不簡單,審議需時。
我雖然沒有辦粵劇團回內地作商業演出的經驗,但自九十年代初起,我曾經多次參與香港電台和內地媒體合作的各類型活動,雖然有以前的新華社或現在的中聯辦協助,但仍然要辦很多手續,往往起程前批文還未到手。劇團若是巡迴不同的省市演出,單只是各地單位的申請手續已經要花費大量人力和時間了。但人力和時間仍不是最大的障礙,能否賺錢才是職業劇團的最大考慮,劇團要賺錢,當然要有捧場客。去年香港八和會館組織本港一線粵劇演員參加羊城國際粵劇節演出傳統劇目《斬二王》,深受讚賞,可能會使人們誤以為香港粵劇有能力在廣東省打開一片天,但只要拿出計數機按一按,便會立刻退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