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馮帝國(右二)與老年協會的老人們下棋作樂
山區早已有許多農民告別土地走進城市,以外出務工反哺家鄉的方式診治「三農」頑疾,但他們身後也留下了一系列問題:由於技能缺乏和組織性不強導致務工人員酬勞低維權難、由於隔代教育或者無人教育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重重、由於青壯年外出打工導致空巢老人老無所依且要承擔繁重的農務……遵義市習水縣首創的「三關」工程則為解決這些問題交上了令人欣慰的答卷。
搭建平台做好服務 優化農民工就業環境
搭建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平台。針對勞動力素質普遍不高,缺乏轉移就業技能,組織化程度低的現狀,一方面,整合農村教育資源,以校企聯合、校鎮聯合和校校聯合等培訓模式實施農民工非農技能培訓和法律維權意識培養;另一方面,做好就業指導,發展訂單輸出,有序轉移勞動力。習水縣農轉辦兩次組織外出考察,簽訂了5000多個崗位的勞務輸出訂單。同時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地區等建立了勞務輸出基地,由輸出地用工單位出設備、出師資到本縣開展培訓,培訓後直接輸送到用人單位,既解決了轉移就業又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
在做好維權服務的同時搭建農民工自治管理平台。各鄉鎮建立「三關」工作服務處,開設24小時熱線電話,提供專門的維權工作指導。在外出務工人員集中的地區建立工會小組,提高民工的組織化程度,並在一些重點城市聘請外出民工維權聯絡員,維護民工權益,實現自我管理與自我服務。
完善三位一體關愛網絡 優化兒童成長環境
推行代理家長制,用愛心築起生命的綠洲。習水縣組織各級幹部、教師、社會人士等熱心人結對代管留守兒童,扭轉留守兒童生活無人管、學習無人問、感情無人慰的狀況。這些代理家長被孩子們稱為「爸爸一樣的叔叔,媽媽一樣的阿姨」。大多數鄉鎮還開辦了家長培訓學校,定期召開代理家長會,交流和傳授代管經驗。全縣共有6421名代理家長代管了近2萬留守兒童。
除此之外,還為留守兒童與親生父母搭建溝通橋樑,利用農村遠程教育資源進行網絡視頻溝通,緩解思念之苦。2009年二郎鄉還成立了青少年教育促進會,設立公益基金獎勵優秀學生、青年以及對教育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以期形成長效的積極引導。
落實三項制度 優化空巢老人生活環境
建立空巢老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強家庭美德教育和孝子孝媳評比,增強贍養人的責任意識。對於不履行贍養義務的子女,督促簽訂「家庭贍養責任書」並強制執行。
建立空巢老人醫療保障制度。動員空巢老人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並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開設空巢老人義務診療綠色通道,定期進行免費體檢。
建立空巢老人人文關懷制度。以自然村寨為單位,建立老年人互助協會,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怡情養性的文娛活動,並組織會員串門幫助解決生活困難,實現空巢老人有困難能幫,有煩惱能訴,有場所活動,有才華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