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左七)、福建省長黃小晶(右五)與福建省委副書記于廣洲(右三),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昌平(右二),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唐國忠(左五),省委常委、秘書長楊岳(左三)等閩省黨政高官,會見本報王樹成社長、王伯遙總編輯一行,並與本報海西新聞中心記者合影。本報特約記者林小宇 攝
——福建書記省長晤本報社長一行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 黃若紅、米南
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日前在福州會見本報社長王樹成、總編輯王伯遙一行時表示,海峽西岸經濟區歷經5年發展,日前上升為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戰略決策,使海西站上更高的發展起點。相信再經過若干年的持續努力、不懈奮鬥,福建將在經濟總量上接近甚至超過台灣。
今年5月14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海西兩大發展目標:一是到2012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或達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即全國最發達水準);二是到2020年,閩台經濟融合不斷加強,促進形成兩岸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其中,第二目標雖未明文「趕超台灣」,但學界普遍認為,中央實際上已賦閩此一「重任」,並在閩台間形成產業分工合作、人員往來、生產要素流通等更加緊密的經貿往來關係,同時初具「海峽經濟區」的雛形。
閩台差距 從1:40到1:2.5
盧展工的信心,源於對他主政5年的福建的了解。統計顯示,過去7年間,福建生產總值持續保持兩位數以上增幅,從2002年的4,468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10,863億元人民幣,生產總值首次躋身大陸「萬億俱樂部」;GDP增幅達到13%,位居「13強」第二位。
同時,福建與台灣的差距正在迅速縮窄:福建的經濟總量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只有台灣的四十分之一,到90年代初期,已是台灣的十三分之一,目前則縮至台灣的五分之二。盧展工表示,福建的總體實力已經接近台灣,而且發展趨勢比較好,這在改革開放初期,根本是不可想像的。相信再經過若干年的努力,福建經濟總量比肩或超越台灣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盧展工:乘勢而上 先試先行
今年5月是福建的「紅五月」,在福建發展史上具里程碑意義。國務院公佈支持海西意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相繼赴閩考察;首屆海峽論壇在福建成功舉辦。一時間,福建成為兩岸甚至全球關注的熱點地區。
作為海西戰略的謀劃倡導者和堅定推動者,有「盧海西」之譽的盧展工坦言,過去5年的努力結果「來之不易」,應「倍加珍惜」,他甚至告訴王樹成社長,當獲悉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支持海西意見時,一種承擔更大責任的壓力隨之而來。他說,《意見》形成所經歷的時間跨度、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所凝聚的創業的基礎和創新的智慧都是前所未有的。《意見》的形成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飽含着多年來持續實踐探索所付出的心血,體現了福建幹部群眾破解難題、持續發展的毅力和韌力,不是一人、一時、一事努力的結果,也不僅僅關係到福建的發展,而是具有重要的全局性意義。
盧展工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詩句與福建幹部共勉。他表示,福建的發展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乘勢而上,有所作為」。福建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創造,先行先試」,在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高層次上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