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大校園包括了9個古園林遺址。遺址依舊,面目已非。款步於燕園,一草一木,一亭一碑,都成為歷史的見證。 中新社圖片
靜雨 北大美學博士生
朋友約我去她位於蔚秀園的公寓作客。很久沒吃家常菜了,遂欣然赴會。
走出北大西門,過了一條馬路就是蔚秀園。這是綠柳成蔭的小園。入園不久,即見一古亭坐落於小丘上,灰色的磚土和褪色的朱漆顯得破落蒼涼,然格局恢宏有度,可以想見當日富麗旖旎的皇族風範。過了古亭,只見一方乾涸了的池塘,長了野蘆葦,繞塘的仍是鬱鬱蔥蔥的柳樹。再向園子內進,看見錯落地築起了三四層高的赭紅小樓房,這就是教職員公寓。
為昔日圓明園附屬園林之一
蔚秀園原名含芳園,為昔日圓明園附屬園林之一,介於南北兩「御園」之間,南為暢春園,北為圓明園,位置相當重要。它究竟始創於何時,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只知道它最早是貴冑載銓的賜園。道光十六年(1836),載銓襲封為定郡王,所以含芳園又稱定郡園。載銓去世後該園便收歸內務府。咸豐八年(1858),含芳園轉賜給醇親王奕環。咸豐皇帝更為含芳園賜名「蔚秀園」,並親筆題寫「蔚秀園」三字賜予奕環。
奕環得到蔚秀園後,對園中景色十分喜愛,退朝後經常在園中飲酒、賦詩,賞景取樂。根據後人所繪的平面圖,我們可以知道,蔚秀園當時的園門向南開,園中湖泊環繞三個相對獨立的小島,島上有建築群。東部小島上有一石碑,上刻「紫琳浸月」四字,為奕環親筆所書,至今仍存園內。一直到北京大學改建蔚秀園之前,園中格局都沒有大的變動。
曾遭英法聯軍摧殘 北大購作宿舍
可惜的是,奕環得到蔚秀園不及兩年就發生了「庚申之變」。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縱火焚燒圓明園時,蔚秀園也被殃及。不僅蔚秀園遭到嚴重的摧殘,就是周圍的幾座園林和街市也都盡變瓦礫。爾後,為了隨侍西太后在頤和園聽政,奕環不得不對蔚秀園進行修葺。但據記載,這次修葺設計平凡,工事簡陋,與焚毀之前的蔚秀園不能相提並論。修葺而成的部分建築一直保留至今。奕環去世後,直到清朝覆亡前夕,蔚秀園才贈送給奕環的第五子載灃作為私產。
載灃是否經常在蔚秀園居住已無從知曉。1931年,燕京大學購得此園,園中有房80多間,樹木千餘株,稍加修葺後便作為教職員工的宿舍。1952年北京大學遷入燕園後,為了解決教職員工的住宅之需,在蔚秀園裡加建了15幢樓房和一座幼兒園,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蔚秀園遺址的原貌。現在園中僅有東南部分湖泊相連,土山、刻石、舊跡尚明晰可見。而遺留下來的這部分,只有當日蔚秀園的四分之一。
大浪淘沙,而今的蔚秀園早已褪去了皇親私邸的色彩,而成為北大一處園林居住區。漫步於湖畔小道上,林木蔭翳,芳草匝徑,荷香清幽,使人深味「蔚然深秀」的意蘊。短短一段路程,俯仰之間,竟像穿越了整整一個世紀。
來到朋友公寓,朋友特地燒了幾道簡樸的菜:蒸幾根北京臘腸,加一碟蒜蓉炒白菜,然後再配一個清湯,兩碗米飯,居然吃得津津有味,回味無窮。也許是透入綠紗窗裡的清風,以及淡淡的橘子花香,增添了無窮逸趣。
北大校園包括了9個古園林遺址,除了醇親王奕環的「蔚秀園」,還有建於明末的「清華園」(康熙改建為「暢春園」)和「勺園」(康熙改為「洪雅園」,嘉慶改為「集賢院」),乾隆時期和珅的「淑春園」(現未名湖景區),嘉慶惠親王的「鳴鶴園」,以及莊靜公主的「鏡春園」,道光奕訢的「朗潤園」,壽恩公主的「承澤園」,以及清末溥侗的「治貝子園」。昔日皇親貴冑流連其間,但在歷史的翻雲覆雨下,宮闕萬間一時都作了土。遺址依舊,面目已非。款步於燕園,一草一木,一亭一碑,都成為歷史的見證,默默訴說茧L數的硝煙戰火,百年的滄海桑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