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已屆89高齡的胡鴻烈雖渴望退休,但亦強調,「只要仍有用得著我的地方,我亦會繼續盡力去做。」 本報記者梁祖彝 攝
本報記者 歐陽杏櫻
一場金融海嘯,捲走投資市場大量資金,即使是作育英才的大學亦不能倖免,年度盈餘紛紛暴跌,更有大學因投資失利而財政「見紅」。論財力,香港唯一一所私立大學樹仁大學,肯定是各大學中最弱的,然而憑著穩健財務管理策略,仁大卻展現出不凡的抗逆力,一點一滴累積可觀的發展資金,至今已積存逾5億元儲備,更準備大展拳腳,大力發展學術研究,朝高水平教研並重的目標進發。仁大校監胡鴻烈認為,在現今風高浪急的社會及經濟環境下,更應自強不息、腳踏實地面對挑戰,細水長流,是他及樹仁38年來的辦學宗旨,亦可說是其教育事業的精粹。
仁大的發展歷程經過無盡艱辛,由於堅持辦四年制的全人教育,不獲納入政府資助範圍,每當遇上經濟不景,樹仁所受的衝擊更大。胡鴻烈接受本報專訪時憶述,過往仁大幾乎在每個重要發展階段,均會遇上經濟不景:如80年代初,樹仁正興建現於寶馬山的教學大樓,香港經濟卻因中英談判大受影響;89年六四事件前後,內地與本港經濟均陷入低迷,樹仁卻要大量投資建圖書館綜合大樓;至學校要為宿舍文康大樓施工,以期豐富學生學習生活,卻又遇上03年沙士爆發。
政府撥款2億 3年未動分毫
不過一次又一次的經濟困難,也未有阻礙仁大的發展。胡鴻烈語重心長地說,港人與仁大一樣,正因身處困境,所以應有自力更生的精神,面對金融海嘯,不能掉以輕心,勇敢迎向挑戰,才能闖出新天地。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仁大學的教育是細水長流的事業,除成功熬過多次經濟起落,面對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更突顯其保守穩健的作風。胡鴻烈表示,樹仁自開辦起已拒絕以投機心態去發展,故從不以學校的發展資本購買股票及基金。即使06年底獲政府提供2億元一次過撥款,支持大學的學術、教學及校園發展,但他卻選擇自力更生,只將政府給予的支票存入銀行,「現在看來我這個做法好聰明……至今那些利息已滾存了1,500萬至2,000萬元,增長約7.5%至10%了。」政府的支持,胡鴻烈深感謝意,但卻未敢輕言動用該筆款項,「自己仍有錢不一定要用它(政府撥款)……若我們做得好,可能永遠都不會用呢。」
正名身價增 年均逾6000人報讀
3年前樹仁獲得正名為大學,成功為學生爭取一個「名份」,胡鴻烈指其辦學夢想已達到。不過他強調,仁大的發展不會因此放慢腳步,除教學外,將大力發展學術研究。他現正積極向政府爭取仁大宿舍文康大樓旁的空地,以興建第四棟研究大樓,並已預留3億元作建築費用。胡鴻烈指,透過發展各種人文及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將可盡情發展學生潛能,及提升仁大學術水平,令學生進一步得益。
事實上仁大正名後可說是身價暴升,近年每年均吸引逾6,000人報讀,以約1,200個一年級學額計,平均5人爭1位。胡鴻烈指,為維持教學質素,仁大會維持現有約5,000個學額,但並不等於仁大因此固步自封,他透露已為仁大訂下一個遠大的願景,希望在仁大50周年(2021年)時全面檢視大學的發展方向,歡迎一切發展的可能性,惟有以學生利益為本的宗旨永不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