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位於無錫太湖之濱的靈山。 網上圖片
——靈山梵宮的建築故事
「我看梵宮是偉大、偉大、真偉大。聞所未聞,見所未見!」2009年春節期間,台灣宗教領袖星雲法師來到位於無錫太湖之濱的靈山為遊客祈福,參觀總建築面積達7萬餘平方米的梵宮時,對隨行的弟子感歎。
「靈山梵宮最初的設計理念是『融合佛法與藝術的殿堂』。」 靈山梵宮的主要設計者之一、上海HKG group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嶸說。
這座眾人矚目的宗教建築是如何誕生的?
突破傳統寺廟建築形制
靈山梵宮的建造源於世界佛教論壇的召開。2005年,無錫被選為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的舉辦城市,坐落於太湖之濱的靈山勝境被認為具備了舉辦論壇的條件。以四家國有企業為主要股東的靈山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承擔了建設論壇會場的任務。
「當時我們希望建成的會場不僅具有開會功能,同時也能成為旅遊、觀光、文化交流的場所。」靈山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基建辦主任、總經理助理華曉寧說。在此之前,靈山勝境的一期靈山大佛和二期九龍灌浴也是由他們籌建的。
為此,靈山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吳國平和他的同事們2006年去杭州觀摩了第一屆世界佛教論壇,「對會場所應具備的主要功能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但對於整個建築要做成什麼形式,仍然沒有很具體的概念。」華曉寧說。
轉機出現在吳國平的一次出國考察之後。他參觀了歐洲的許多教堂,如聖保羅大教堂、米蘭大教堂、巴黎聖母院等,發現西方的教堂往往高達幾十米,高大的空間能凸顯宗教的神聖感,讓人產生敬畏之心,相比之下,中國傳統的寺廟建築,高度則因受到木結構的限制而顯得相對狹小。
借鑒歐洲建築空間感
「我們要建造的這個建築是不是可以有所突破?」這是吳國平歐洲考察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在靈山梵宮的主要設計人之一陸嶸看來,靈山實業公司對建築設計上的總體要求是,「希望借鑒歐洲建築對空間感的塑造,打造一個融宗教、藝術於一身的世界級聖殿,讓每個進去的人都有一種崇敬感。」
「建設之初,我們請了國內最頂尖的幾家設計單位做了幾十種方案。」經過討論和篩選,留下5個比較優秀的方案。建設方將「五選一」的最終選擇權交給了靈山的遊客。調查進行了三天,近70%的遊客選擇了其中唯一一個較為古典的方案,這就是今天的以五座華塔為基本造型的梵宮。
「這一選擇結果和佛教專家們的偏愛不謀而合。」華曉寧說:「它的確能最直觀地反映佛教文化的主題。」 ■選自《瞭望東方週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