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9月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娛樂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戲曲視窗:粵劇的承傳和改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9-01]     我要評論

葉世雄

 上星期四黃昏,香港電台第五台和香港粵藝推廣協會在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合辦了《粵曲精英大賽2009座談會》。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已報名參賽的朋友聆聽評委梁漢威、梁少芯講述粵曲比賽的竅門,同時也分享唱家羅秋鴻和鄧有銀出場比賽的經驗。這裡順帶一提,由於大部分學校因H1N1提早放暑假,我們有見及此,把青少年綵唱組的截止報名日期延至九月中,並已發信通知各學校的主事人,煩請準備為同學報名的老師注意了。

 說回正題,那天黃昏,梁漢威下午五時四十五分已抵達現場,距離講座的開場時間剛好還有四十五分鐘。原來他剛在葵涌上完太極課,又沒其他的事要辦,所以提早報到。他還推薦我學習太極,說自己練習太極後,身體健康提升不少,就連出場演唱粵曲,呼吸也較前暢順。

未吸引新一代看粵劇

 兩人的話匣子打開,威哥談到現時本地戲行把重點放在保存傳統,卻不肯提升製作和演出水平,結果只保留老聽眾群,新一代都不肯走進劇院看粵劇。威哥近十年來致力粵劇革新工作,重點在粵劇和現代劇場的結合,利用現代舞台的先進影音設備和特效,豐富粵劇的演出;與此同時,劇本和音樂也須革新,才能達到粵劇劇場化的理念。我也在這專欄提過本地粵劇雖然走進劇院接近半個世紀,但演出並未劇場化,劇團的運作和演出形式放在任何演出場地也可生存。嚴格來說,本港職業班仍然保留「廣場表演」的特色,沒有因應進入室內舞台作出大規模的革新,除了「省港班」盛行時,因省減班費而推行的「六柱制」。

 沒有大規模革新並不表示沒有革新,粵劇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薛馬爭雄」開始,已開展在商業城市爭取一席位置的漫長奮鬥,只是本地粵劇在五十年代受到粵劇電影的打擊後,走進谷底,又不受統治階層和上流社會的垂青,沒有公帑資助,一直以低成本、低票價的方法來爭取市場的生存空間。在這情況下,不消說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就算藝術傳統也沒有有系統地保留下來。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粵劇作為香港文化的身份受確認(其實這身份一直存在),社會資源和支援多了,戲行中人才有氣力挽救傳統。雖然時間上遲了,但做總比不做好,卻是絕對正確的硬道理。

 個人對於本地粵劇承傳和改革的觀點非常簡單。自上世紀初起,粵劇一直在變革,今後也要繼續進行變革,直至它建立完整的表演體系。今天我們多談承傳,是因為過去做得太少,但承傳是為革新粵劇奠定固鞏基礎,所以發展才是粵劇的未來。

相關新聞
樂基兒為隱瞞已婚致歉 (圖)
為黎明 華仔講大話辯護 周慧敏盼給藝人空間 (圖)
郭富城承諾結婚必公開 (圖)
鄭中基已求婚? 蔡卓妍:有都唔講 (圖)
成港台第一人 傅穎內地發行寫真 (圖)
伍詠薇投資屬隱陣型 (圖)
無線演藝人協會聯合澄清 賑災善款沒「蒸發」 (圖)
文化中心舉行十周年個唱 祖兒第二個十年仍全力工作 (圖)
EO2教舞籌款賑災 (圖)
墊支六位數「填數」 鄧特希信錯人被追薪 (圖)
與郭富城相識已久 王秀琳只想做朋友 (圖)
押尾學保釋候審 兩度鞠躬謝罪
鋼鐵兄弟熱血重臨 驚喜生日會極感動 (圖)
第36屆日間艾美獎 《芝麻街》獲終身成就獎 (圖)
娜姐偕男友遊覽哭牆 (圖)
碧咸嫂夠勇 素顏樣做Gym
裴帥新書封面曝光
紀香必給囝囝餵母乳
娛聞雜碎
雨男杉菜縮水整包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娛樂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