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友誼商店一度是外賓專供店,謝絕國人入內。
位於長安街東端的友誼商店始建於1973年,是計劃經濟時代「特殊」的對外窗口之一。當中國食用糖及烹調用油仍實行定量供給時,這裡卻可以向外賓「特供」花生醬、巧克力、紅酒、皮鞋等大量市面上看不到的東西。
當時的友誼商店門口有守衛,阻止中國人進入。國人常常會在門外窺看商店裡到底賣什麼貨品。而中國外交部的外交官們,也會在每次出訪前,來這裡購買純正的中國紀念品作饋贈禮物。在過去,友誼商店曾吸引包括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在內的眾多世界政要名流光顧。
購物中心環伺 專供商店敗陣
直到1991年,北京友誼商店才向中國大眾敞開大門。但是,後起的賽特購物中心、秀水街、貴友大廈、東方廣場、藍島大廈,早已將友誼商店團團包圍。競爭乏力的友誼商店被迫將地舖門面房租給了必勝客、日式迴轉壽司、美國31種冰激凌和星島咖啡。
有媒體報道,友誼商店2005年的虧損曾高達37萬美元(約286萬港元),最後連租金收入都無法支撐。2009年6月的某一天,外國駐華使館和涉外公寓環伺的北京建國門友誼商店,就無聲無息地結業,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集寫字樓和公寓於一體的「友誼大廈」。顯然,時代變了,中國不再需要「專門」的友誼商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