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四被邀請出席第一次為使用戲曲中心的表演藝術團體而設的小組會議,本來第一次袁立勳先生來電問我有沒有興趣出席,我是有點猶疑,因為三多年前在撰寫論文《粵劇進入現代舞台後》的資料搜集過程中,發現這個世界並未有一個真正適合戲曲表演的室內大型劇場。自清末以來,戲曲表演先走進戲院演出,舞台從三面台變成只有一面的鏡框舞台,幸而大部分觀眾的座位仍設於舞台的水平線以下,無礙他們欣賞演員的身段和關目;當然坐在遠離舞台下價票座位的觀眾,便要自備望遠鏡。到了三十年代,中國的電影院開始設樓座,七十年代西方式室內劇場也慢慢地出現,大部分觀眾席也設於舞台的水平線以上,我常常用一句笑句來形容這種舞台對戲曲演員的影響,就是「它把演員矮化了」,懂攝影的朋友相信一定明白我這句說話的意思,演員通過身段和關目傳遞給觀眾的美感,完全給扭曲了。可是,論文發表以後,我已忙於別的事情,沒有繼續研討這個課題,所以直至現在,我對怎樣的室內大型劇場才適合戲曲演出,只有問號,沒有答案。
不過,袁先生提及一件令不好意思拒絕出席會議的舊事。他說多謝我當年向周梁淑怡女士提交建議,希望我可以繼續為建設戲曲中心給一點意見。當年西九進行公眾諮詢,與周太見面時,我提交了一份《戲曲城》計劃書給有關機構,最深印象的對話是我向周太提出大劇院不要太「豪裝」,她說能在西九出現一定要是最好的;於是我解釋當年戲班收支情況,她也同意豪華版的演出場地真可能是「愛她(粵劇)反而害了她」。
西九管理局於本年10月8日至明年1月7日會舉行三場公開論壇及特別為不同持份者組別而舉辦約五十場小組會議。暫知有三場小組會議是專為表演藝術團體而設,除上星期四的一場外,11月10日星期二在九龍塘達之路72號創新中心舉行第二場,12月3日星期四在九龍柯士甸道童軍徑香港童軍中心舉行第三場,時間都是下午六時三十分。把會議安排在傍晚舉行,已知主事者不熟悉粵劇行業,因此受邀請的行內人應盡可能抽時間出席替意見。當然,西九管理局最好安排在中午時份與業界見面,代表班主、粵劇工作者和培訓工作的專業團體,都是未來場地的主要使用者,西九管理局理應直接諮詢他們的意見。 ■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