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三地政府透過中央政府共同向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教科文)組織,申報粵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並已於2009年9月30日獲聯合國批准,成為香港首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我感到十分高興。
這次申遺成功,顯示粵劇藝術得到聯合國的肯定和認同。為保存和弘揚粵劇,三地政府已制定方案,進一步承傳和推動粵劇的發展。這些措施包括繼續研究粵劇的歷史和流派、加強粵劇的推廣和普及、通過演出和教育工作,讓普羅市民和年青人更深入認識及更多接觸粵劇,從而進一步承傳粵劇這門本土文化藝術。此外,政府亦會透過文化交流將這項世界文化遺產推介至海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3年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於2006年4月正式生效。中央政府於2004年加入公約,成為第六個締約國。公約第16條規定設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以推廣世界各地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粵港澳三地政府早於2003年已開始籌劃向聯合國申請粵劇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更於2005年正式委託具申報經驗的中國藝術研究院負責草擬申報文本,並由粵劇發展基金撥款支持港方參與是項合作計劃。2008年9月中央政府向聯合國提交申報文件,其中包括粵港澳共同申報的粵劇,申報第一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我相信特區政府明白要協助粵劇發展,資源方面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政府於2004年設立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並於2005年成立粵劇發展基金,而基金至今已撥款約二千萬元,支持了超過260項申請。此外,政府亦透過多元的渠道及形式支持粵劇發展,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每年支持約500場粵劇粵曲表演活動,香港藝術發展局撥款支持粵劇的演出、教育推廣及其他發展項目,民政事務局資助香港演藝學院舉辦粵劇課程等。相信政府在未來亦會為基金爭取更多資源,全方位支持粵劇的發展。 ■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及粵劇發展基金執行委員會主席 周振基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