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參加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的會議,大部分的時間都用於討論油麻地戲院和高山新翼的規劃工程。在回家的途中,赫然發現在過去兩星期,除電台工作外,環繞身旁的事情全是與粵劇演出場地有關,西九龍戲曲中心的公眾諮詢、油麻地戲院的舞台設施、高山新翼的初步規劃,還有新光戲院租用率下降,如果把這幾件事情連繫起來,不難聯想到一項爭論了數年的話題,就是「西九龍文化區表演場地建成後,有沒有足夠的本地表演人才演出呢?」我們只要把「西九龍文化區」換成「粵劇」一詞,立刻變成我們不能不正視的問題。按計劃,三百個多座位的油麻地戲曲中心、六百個座位的高山新翼、西九龍六百個座位小型劇場和一千四百個座位的戲曲中心將於2012年、2013年及2015年相繼建成,其中西九龍一千四百個座位可用來替補新光戲院外,其餘三個都是新增的演出場地。
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提交的興建油麻地戲曲中心的建議書中,推薦它成為一個供青年演員實習和供來港遊客欣賞戲曲的地方,功能不會和其它演出場地重疊。高山新翼原意是為粵劇界提供一個訓練基地,綵排室和視聽室可供教學用途,同時也讓劇團多了一個可租用的排練場地。原來一千個座位的高山劇場可供中型戲班租用,至於較新的劇團或現時在其它文娛中心上演的小型演出則可在六百個座位的新翼戲曲中心演出,另外新翼亦可用作學校戲曲示範的場地;再加上高山劇場屬地區性的文娛康樂設施,除粵劇演出外,紅磡區的地區團體也有享用它的權利,所以未來高山新、舊劇場的使用情況也不會太差。唯一未能清晰定位的是西九龍六百個座位的小型劇場,六百個座位的賣票收入是難以維持職業班的開支,餘下的便是供受資助團體使用或用作舉辦中型演唱會。上述的計算是排除粵劇演出減少的因素,當知道新光戲院租用率下降的消息,我們不禁要問:粵劇或粵曲演唱會的演出次數能否長期保持在現時的水平,將來會不會出現粵劇演出場地供過於求的情況呢? ■ 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