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昨日正式動工興建,這不僅將加速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提升大珠江三角洲的綜合競爭力,而且將成為「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里程碑。在歷經26載蹉跎之後,大橋終能在中央直接強有力的協調支持下正式動工,正顯示中央對此工程的高度重視,反映出中央將大橋作為港澳與內地優勢互補的交通大動脈。香港應積極配合大橋建設和通車,抓緊做好一系列配套工作,包括降低兩地車牌門檻,準備交通配套,盡量降低收費,以及全力推進香港境內工程,確保與主橋同步完成。
伴隨內地經濟蓬勃興旺,橫貫全國東西南北的五縱七橫高速公路網,以及四通八達的高速鐵路網絡,是中國快速走向現代化的標誌。從高速公路和鐵路上流過的,不僅僅是人流物流,而且是商業流、金融流、資訊流、文化流。港珠澳大橋將港澳兩地納入全國高速公路網,與全國經濟融合,將為港澳經濟發展拓展更廣闊的腹地,奠定更雄厚的依託。
港珠澳大橋能否充分發揮經濟和社會效益,關鍵在於車流量。一旦大橋落成而車流量無法配套,會令大橋揹上沉重包袱,成為三地政府的負擔。現時香港駕車人士使用的粵港通行車牌的申領門檻高,只有少部分在內地投資的商人,以及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才具資格申領兩地車牌。以目前兩地車牌計算,車流量顯然不夠。應盡早降低兩地車牌門檻,同時建立平等的跨境車牌制度,以同等的資格要求,允許內地人士同樣可以申領粵港兩地車牌,讓相當數量的珠三角地區車輛可直接駕駛來港。
深港西部通道的交通流量,一度遠低於設計預期,原因之一是深港兩地在接駁交通等方面未能很好配合。港珠澳大橋一旦通車,將會有大量客貨流湧到香港,香港應盡早準備交通配套,分流珠澳來的車流。此外,盡量降低大橋收費,也是增加車流量的關鍵之一。大橋對三地的整體經濟和社會效益,遠大於建橋投資,三地可以考慮將回本時間適度延長,以降低收費。
香港基建工程曠日持久,向來為人詬病,特別是在跨境基建方面遠遠落後於內地。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無法及時與廣深段銜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上,香港一定要改變「慢三拍」的作風,確保香港境內工程與主橋及時銜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