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神州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陳毅元帥戀情揭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1-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陳毅與中國第一位女將軍胡蘭畦(圖)的多年苦戀,最終未有開花結果。網上圖片

 陳毅原名陳世俊,小名秋江,1901年生於四川樂至,後遷成都。求學時受五四運動影響,開始追求進步,特別喜愛文學。到法國勤工儉學因組織學潮被押送回國後,經常給重慶《新蜀報》投稿,1923年成為該報主筆。陳毅的詩文引來不止一位女性的愛慕,其中一位不知名的美女讀了他的詩後,來信表達了「無限的纏綿」。可惜陳毅只跟這位少女見過一面,就被四川軍閥楊森「禮送出境」,前往北京了。

傾情中國首位女將軍

 但是另一位美女兼才女卻被陳老總給「害苦了」,此人便是號稱「絕世佳人」的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國民黨少將)胡蘭畦(1901-1994)。胡蘭畦乃明朝開國重臣胡大海之後,自幼具有樸素的革命精神。軍閥楊森慕胡蘭畦的姿色,欲討之為妾,被胡蘭畦拒絕。茅盾聽女友秦德君轉述此事後,就寫出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虹》。

 胡蘭畦也因愛慕陳毅的詩文與他相識,留下傳說種種,今天已經很難考證當時二人的「密友」關係究竟發展到何種地步。1924年,胡蘭畦嫁給一位叫陳夢雲的軍官,夫妻二人掩護陳毅在軍隊中做了大量革命工作。1927年,形勢危險,陳毅再次離川到武漢,胡蘭畦夫婦也先後前往。南昌起義前夕,陳毅向二人辭行,一別就是十載。

 胡蘭畦1929年被蔣介石點名驅逐,1930年赴德留學,加入德共,坐過三個月法西斯的監牢,曾與大學者、德共領袖萊曼相戀。幾年後她去了蘇聯,深受蘇聯文豪高爾基的喜愛。高爾基逝世,斯大林等抬棺,胡蘭畦執紼。但由於跟王明有矛盾,受到克格勃的監視,遂於1936年回國,擔任何香凝的秘書。

為革命多年苦戀成空

 1937年,國共合作抗日,陳毅度過了「此頭須向國門懸」的最艱苦歲月,擔任新四軍領導。在南昌遇到了率領上海戰地服務團一路宣傳而來的團長胡蘭畦,二人徹夜傾訴思念,遂訂白首之盟。陳毅稟告父母,得到同意。然而組織上卻不同意,說二人倘若結婚,則胡蘭畦的黨員身份就暴露了。二人只好痛哭而別,陳毅致信胡蘭畦說:「為了革命,我們就吃下這杯苦酒吧。假如我們三年內不能結合,就各人自由,互不干涉。」

 三年後,陳毅「自由」了,可胡蘭畦卻一杯苦酒喝了終生。胡蘭畦犧牲個人幸福,孤獨地戰鬥在隱蔽戰線上。不料卻因社會關係複雜,有時與國民黨特務來往,引起中共情報負責人潘漢年的懷疑。

 1949年,上海解放,陳毅當了市長。胡蘭畦寫信要見陳毅,來的卻是副市長潘漢年,對胡蘭畦說:「陳毅都兒女成群了,你還找人家幹啥?」胡蘭畦不知組織上對她有了誤解,只是一個勁兒地哭。

 因為1947年國民黨報紙大肆宣傳「陳毅陣亡」並詳細報道了「陳毅追悼會」的經過。胡蘭畦看後十分傷痛,拿出自己在成都的房地產贍養陳毅的二老,實是以「兒媳」自居了。胡蘭畦此後未再婚育,曾被錯劃為右派,平反後當了全國政協委員。晚年在鄧小平支持下,為老年福利事業貢獻甚多。(一)  ■摘自:《書摘》 2009年第10期

相關新聞
避虎年「寡婦年」「80後」閃婚 (2010-01-04) (圖)
網民想加薪 時興「拜李嘉欣」 (2010-01-04) (圖)
房產商「數錢賽」 顧客大呼上當 (2010-01-04) (圖)
鬥得過二奶 列內地女性標準 (2010-01-04)
陳毅元帥戀情揭秘 (2010-01-04) (圖)
冬泳英雄 (2010-01-04) (圖)
珠海大學生性知識 基本靠「自學」 (2010-01-03) (圖)
穗首名元旦寶寶 零時正出生 (2010-01-03) (圖)
黔湖南商會捐10萬「情暖萬家」 (2010-01-03) (圖)
貴陽騙子手法高 女子失財7萬元 (2010-01-03)
普通礦工當上直轄市市長 (2010-01-03) (圖)
小虎生威 (2010-01-03) (圖)
婚前財產公證 內地95%情侶認可 (2010-01-02) (圖)
王鴻舉:「政聲人去後,百姓閒談中」 (2010-01-02) (圖)
彭州20萬災民 春節喜遷新居 (2010-01-02) (圖)
八旬拾荒助學老人 宴請200川震災區孩子 (2010-01-02)
茅台酒元旦提價 逼近800元 (2010-01-02)
中日十城十寺 新年同祈福 (2010-01-02)
廉江副股級以上幹部 擺酒超10桌免職 (2010-01-02)
廣告少一「9」 商家賠3萬 (2010-01-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神州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