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科大首名內地生 回流母校執教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1-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施凌是首位被科大錄取的內地生,他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後再返港在母校任教。 本報記者吳玫 攝

本報記者 吳玫

 香港院校北上招收本科生,至今已超過10年時間,歷來吸引數以千計內地生南下深造,但在開始之時,首批獲港校錄取的內地生只有寥寥數十人。10年過去,他們各有發展前景,而當中亦有人與香港淵源特別深,1999年入讀香港科技大學的安徽人施凌,在美國完成博士課程後,去年成功獲母校聘用,擔任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對於香港這個為他開啟「大學」之門、步進學術研究世界的地方,自畢業離開後,他一直念念不忘想體驗更多,以領略當年因忙於學習而錯過的地道生活與風景。

 施凌於98年考入清華大學微電子系,入學後次日他被告知有機會獲派往香港學習。他稍作考慮後便決定前往應試,「至少有9成的科大老師畢業於北美的大學,學生開拓視野的機會要比在清華多。」當時科大計劃招收6人,施凌是首位獲面試的學生,他跟科大教授聊了10多分鐘後即當場獲得錄取信,「我是第一個簽名的,應該算是科大在內地招收的第一個學生吧!」

慚愧昔日英語不規範

 施凌當時認為,被錄取是因為英語講得還不錯,但現在回頭看,當年的口語水平讓他慚愧不已,「我跟教授說的第一句話是『My home has four people』,完全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他指以往內地多教授「啞巴英語」,不重視口語教學,現在的學生有更多途徑接觸英語,水平較他們當年高出一截。他去年剛回科大任教時,曾被派去內地面試本科申請者。他驚訝地發現不少高中生都能操一口流利英語,「大概跟我到美國一、兩年後的水平差不多!」施凌為此曾跟同事開玩笑稱,若當年自己跟這班小孩競爭入科大,肯定被淘汰。

 被科大錄取的首批內地生有19人,分別來自清華、北大和復旦。施凌和同學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接受4個月的英語培訓後,於99年來港修讀基礎年課程。他指大家學習情緒高漲,都希望成為楷模,「學校規定一個學期讀5科,我們通常喜歡再多修1科。的確是比準備高考還辛苦,但這些壓力都是我們自己找的。」

室友迷打機 三年級退學

 不過開始時施凌未跟得上進度,儘管很努力溫習,測驗仍只是「Below Average」的成績,讓他倍覺沮喪。但他沒有放棄,付出更多精力學習,終於迎頭趕上,最後在期末獲得「A+」的好成績。施凌在科大的學習逐漸上軌道,但是其室友卻因為過度沉迷電腦遊戲及參加過多的社團活動,最終於三年級時退學,回內地一所大學重讀。

 施凌畢業後赴美國深造,5年後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去年返回母校執教。看到現在科大每年入讀的內地新生均超過100人,施凌自言常常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過去。但他指出,儘管現時內地生比他們當年活躍,但是和港生之間仍有隔閡,喜歡各自抱團行動。施凌最近加入了學系成立的委員會,照顧首年來港的內地生,期待和他們分享自己的經歷和遇到過的困難,「我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的。」

 從18歲到22歲,施凌都在科大度過,雖然過得充實,但忙碌的生活讓他感慨錯過不少東西,「有點像豬八戒吃人參果,雖然是很好的機會,但當時沒有仔細體味其中過程。」他對這次回歸充滿期待,「我回港後的最大發現,就是每個地鐵站上蓋原來都有一個巨型購物商場。以前我出外購物只會去鑽石山或旺角,其他地方幾乎都沒有去過。」這一次回來,他希望能更多地享受地地道道的香港生活。

相關新聞
二噁英污染或致女多男少 (圖)
科大環境學部開幕 報讀人數列第三 (圖)
教聯會籲聯署 爭小班教師轉制
智障生藝術展 下周二舉行 (圖)
教院開講英人治港錄
港青高峰會 探討六大產業
理大助中學生 提早修大學學分 (圖)
4歲以下童 日看2小時影視 (圖)
科大首名內地生 回流母校執教鞭 (圖)
內地生人數10年增數十倍 (圖)
大學三轉四 惠及「新科博士」 (圖)
江蘇擬納百學者 吸5萬外國尖子 (圖)
離別
通識路路通:創意產業 如何點石成金? (圖)
文化工業理論與文化商品定義 (圖)
香港電台與突破機構進行的「青少年消費取向調查」撮要
想一想
部分藝團不需資助轉為私營運作 (圖)
想一想 (圖)
藝術基地 事與願違?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