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廖柏偉指今年1月底成立了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希望為內地經濟及金融發展「出謀獻策」,亦為香港尋找與內地配合的發展機遇。 本報記者曾慶威 攝
【本報訊】(記者 歐陽杏櫻)中國於全球經濟影響力越顯重要,中大上月底成立了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希望趁機為內地經濟及金融發展「出謀獻策」,亦為香港尋找與內地配合的發展機遇。該所所長、中大前副校長兼經濟學講座教授廖柏偉表示,研究所成功邀請多位重量級人馬加盟,包括2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兼中大博文講座教授莫理斯和蒙代爾、前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等,參與研究及「開班授徒」培訓人才。
中國重訂金融政策好時機
廖柏偉指,金融海嘯衝擊全球,歐美等地經濟出現很大問題,卻為中國金融、人民幣發展等提供機遇,其中人民幣全球地位正不斷提升,如東南亞地區的跨境貿易、結算也是用人民幣,可見人民幣長遠可發展成國際貨幣。他認為,現時正是中國重新審視其金融政策,改革金融機構及有關運作模式的最好時機,以免重蹈引致金融海嘯的覆轍。
研究所將就上述情況提出新研究方向、理念構思及政策建議,以協助中國在金融危機後開放金融體系,相信屆時香港配合發展亦會於短期及中期內受惠。研究所同時亦會開辦行政人員培訓計劃,加深學員對新發展的理解及專業知識。
擬邀周小川擔任訪問學人
研究所將邀請中大的傑出教授及政策制定者加入,除了上述「猛人」,成員亦包括中大校長劉遵義、中大經濟學系系主任宋恩榮、中大財務學講座教授楊瑞輝等。多名國際舉足輕重的經濟學者及政策制定者更會擔任短期訪問學人,包括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及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師等。
據早前有報道指,研究所首筆經費需1,000萬元,當中200萬元由中大撥出,餘下800萬元則須靠籌款,中大亦將籌募2億元成立基金以支持研究所發展。廖柏偉預計今年6月辦公室可啟用,現正準備公開招聘年輕教授、研究員、研究助理等,亦會邀請多名訪問學人短期訪港,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正是研究所邀請的目標人物之一。
短期課程最快下學年招生
至於研究所提供的短期行政人員培訓課程,最快可於2010/11學年招生,課程將於中大上課,對象主要為內地、本港及東南亞等海外金融機構高級行政人員或政府官員,約數十人1班。課程內容涵蓋多個重要經濟議題,如2008年金融海嘯、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趨勢、企業管理國際最佳實務等,課程以理論及政策為主,着重培訓學員以宏觀角度分析問題,每項課程為期約1至2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