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何小晨示範以45度角側面進行人面辨析及重建結果,經電腦完成的正面像與真人容貌相似。 本報記者覃卓嘉 攝
【本報訊】(記者 覃卓嘉)警方經常以閉路電視錄像追查不法之徒行蹤,數年前更引入「容貌辨識系統」協助破案,可惜辨識系統需要當事人正面相片,但閉路電視影像模糊,又未必攝得疑犯的正面,難以達到識別目的。港大資訊保安及密碼學研究中心最近成功研發了一種3D人面檢測及重建技術,即使被攝者側面入鏡,系統仍可將其正面影像推敲出來,整個分析及影像重建過程在1秒鐘內便可完成,準確方便。新技術可協助執法人員通緝及辨認罪犯,目前有關技術已研發成熟,正計劃與業界合作,將技術推出市場。
能否辨別疑犯的容貌是警方破案之關鍵,有傳警方在上月偵破銅鑼灣腐液彈案時,除用閉路電視錄像外,亦曾使用「容貌辨識系統」,但港大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鄒錦沛指出,「容貌辨識系統」需要當事人正面錄像以辨識容貌,如果正面是0度起計,半側面是45度,坊間有關系統在傾側10%至15%仍可辨識疑犯,但若角度更大,就會失準,「這情況下意味著警方會找到很多疑似犯人,無助破案」。至於港大研發的新技術,賣點正是能憑疑犯的大側面影像,重塑人物的3D正面。
創科基金資助100萬
技術的主要研究專家何小晨表示,研究中心在08年至09年間獲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100萬元,開始研發人面重建技術。研究小組初期整理了大量全球不同地區人面特徵數據,將數據整合並設計出一個3D可調節人面模型。他指,有關的3D模型是整個人面重塑技術的關鍵部分,只要在此模型上附加人側面部分的部位特徵數據,系統可自動尋找缺失的人面數據,還原出新的正面相。
暫只能重塑華人模樣
何小晨隨後以自己的面孔做示範,他先用普通的保安攝影鏡頭拍攝一張45度側面照,此時,檢測系統立刻對其面、口、鼻、眼等相關部分進行部位分析,並將得到的數據傳入3D模型中。他指,模型會結合原有數據庫中數據,對缺失人面部分做預測及架構重新規劃,很短時間內電腦就得到一張何小晨的正面重建相。他表示,新技術對45度角的側面相所做的人面辨析及重建結果與真人面容比較,其正面人像與原樣相差無幾。
新技術從拍攝照片到完成人面重建僅需時1秒,現最多可檢測約75度角的側面(正面是0度起計),並保證還原正面相後,其準確度依然較高,現時市面上的系統準確度難與之媲美。他補充指,平日採用保安攝像系統的場所,所拍攝到的大部分相片都是人的側面,若用多個鏡頭捕捉到同一個人多張不同角度的側面圖片,可為港大新發明的系統補充更多資料,提高系統對檢測結果的準確度。不過,現階段只能重塑華人的模樣,外國人樣暫未適用。
針對新技術的適用範圍,鄒錦沛指,新技術適合警方用作辨別罪犯,或是商場、賭場及住宅的保安之用,用家只要將系統安裝在一般家用電腦中便可輕鬆使用。由於有關技術的研發已趨成熟,研究中心正計劃與業界合作,將技術引進巿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