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曾蔭權早前與8位自小醉心科研的本地中學生和大學生會面,交流科研心得。 特首網誌圖片
過去一年,創新科技產業在香港的地位有很大提升,一方面獲特區政府定為六大優勢產業之一,作為香港未來的「生力軍」;而在學界成就方面,則有港產的「光纖之父」高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引發新一輪的科學熱。特首曾蔭權於農曆新年後的首篇網誌亦重點談及這個產業的未來發展,坦言有創新的意念與做出新發明之間,是一條漫長、艱辛、甚至時有挫敗的道路,能夠走完這段路者,既要有創意,又要堅韌,「政府一定會繼續做好科技文化推廣活動,並致力培養社會的創新科技風氣。」
曾特首昨日發表名為「希望在明天」的新網誌,看好香港未來的創新科技發展,特別是不少年輕人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和發明中。「年輕人不單是科技新浪潮的參與者、使用者,其中不少還是開拓者、發明家、掌舵人。他們以靈活的頭腦、敏銳的觸覺和卓越的才幹,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傳奇。」
讀高錕自傳體會發明家素質
早前,曾特首與8位自小醉心科研的本地中學生和大學生會面,交流科研心得。他說,這些「少年發明家」都是「拆洃j」的,即從小已喜歡拆開物件研究,「這令我想起高錕教授在他的自傳《潮平岸闊》中,回憶自己在小學時自行研究無線電的經驗」。他笑說,也許發明家都有一些相近的素質。
曾特首認為,深明有創新的意念是一回事,能做出新發明又是一回事,兩者之間是一條漫長、艱辛、甚至時有挫敗的道路,能夠走完這段路者,既要有創意,又要堅韌,絕不簡單。「為免浪費年輕人的潛能,政府一定會繼續做好科技文化推廣活動,並致力培養社會的創新科技風氣。」
他希望,更多年輕人像這幾位同學般有理想、有熱忱、有幹勁,本地的科技教育便有承傳、有朝氣、有活力,可以引領香港發展成為以知識為本的經濟體系。
■本報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