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光宇對「多尺度結構材料」的研究,有望為未來的燃料電池帶來技術突破。本報記者覃卓嘉 攝
【本報訊】(記者 覃卓嘉)能源研究是現時科學界的一個熱門領域。剛獲得2010/11年度裘槎基金「優秀科研者獎」的港大化學系教授陳光宇,透過對一種「多尺度結構材料」的研究,有望為未來的燃料電池帶來技術突破。陳光宇利用理論證明,將一種由金屬、碳等物質按照一定比例合成的新材料,若與特定溶液接觸時,即可有效地釋放出大量氫氣,因氫氣是燃料電池的主要原料,故其理論證明是能源開發的一大發現。
多尺度結構材料釋氫氣
陳光宇表示,自己近年來的主要研究集中在多尺度結構材料在燃料電池、電池、超級電容器及臭氧的產生等電化學技術領域中的應用研究。所謂多尺度結構材料,陳光宇解釋說,目前這種材料主要成分是包含白金在內的金屬物質,外加碳粉等非金屬物質。他按照一定比例合成後,在實驗中,他將合成材料放入濃度15%的甲酸溶液中,混合物立刻釋放大量氫氣。
潔凈能源 對環境全無污染
根據其研究理論,未來的燃料電池主要由新材料和溶液2部分組成,當沒有電能時,用者往電池內加入其研發的「多尺度結構材料」,材料與電池內的溶液接觸後便又產生電能,「電池可這樣不斷重複使用,方便簡單;氫氣燃燒對環境全無污染,更是一種珍貴的潔凈能源」。
但陳光宇補充說,大量氫氣不易儲藏和運送,其應用到燃料電池前所涉及的實際問題,就成為科學家未來的新挑戰。他指,未來將進一步對新材料及氫氣的運輸等進行深入研究,希望可盡快將理論化成具體成果,造福大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