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47年8月27日,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率部隊渡過淮河,進入大別山區,完成了千里躍進的任務。
——鄧榕憶父親鄧小平
與不愛講話相比,鄧小平更不愛訴苦埋怨,鄧榕向網友介紹到,「父親不像我們一樣,我們在『文化大革命』時插過隊,受過點苦,到現在見人就說,聊起來就沒完沒了的,他不是這樣的,他從來對自己的歷史在家裡面不講,我們都很大了都不了解他以前做過什麼,他幹過什麼工作,他的履歷是什麼,他幹過什麼事我們都不了解的。到『文化大革命』,1966年,那時候打倒我父親,那時候和劉少奇並列叫『打倒劉鄧』,我們都很奇怪,劉少奇是國家主席,我父親怎麼能夠和他比呢?就是覺得地位懸殊很多,我們對於父親在國家的地位、在黨內的地位一點都不了解」。
最高興
解放戰爭幾大戰役
「後來我要寫我父親的傳記,要寫這本書的時候,我老想從我父親那兒了解一些情況,問問他,因為我從別的地方找不到資料,他什麼都不願意說,他說這麼多年的事情誰記得啊,你們就愛問那麼多細節的事情,沒有意思。他總是這麼回答我。但是,有的時候趁他心情比較高興的時候,我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問他,唯一能夠問出來的——他願意說的,就是他一生中最高興的是解放戰爭時期這幾次戰役 」。
「我父親這個人有個特點,儘管他給我們講,也是語言極其簡單。比如我問到長征,我說長征的時候你幹嘛了?因為在長征這一段過程,我們完全不了解他在做什麼。他說『跟道走』,再也問不出來了。問他解放戰爭的經歷的時候,他說那時候解放戰爭時期打了很多仗,包括對高樹勳的工作,對淮海戰役以少勝多,給我們講了一點,不是太多。」
最艱苦 在大別山站得住腳
「我覺得他更深情地回顧的是大別山這一段。這一段可以說在解放戰爭時期對於中原野戰軍來講是最苦的一段經歷,在大別山能夠站住,後來能夠跳出這個包圍圈,能夠把部隊帶出來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是我們的軍隊在大別山中唯一站得住腳的一次,後來對整體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他非常深情地回顧過這一段,也就是用了兩個字『我在大別山就是幹了一件事——吃苦』,他用這麼簡單的話來回顧他的歷史,他就是這麼一個人。」(二之二)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