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旅遊文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南極上的「極酷」工程師 探險之旅 環保行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4-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近距離觀賞冰川。

文、攝:林意生 部分圖片由受訪機構提供

 生活在高樓林立的都市裡,未必能體會和珍惜大自然的美麗及可貴之處。早前年輕的中電集團工程師Sandeep K Sharma(沈文匯),與另外4位同公司的工程師,在3月4日出發,參與非政府組織「2041」所舉辦的南極探險之旅,用3星期時間體驗氣候轉變對極地的影響,並進行「極酷行動」,為該組織的教育及研究中心「E-Base」維修可再生能源設施,更完成十項由學生和中電員工建議的「創意任務」。Sandeep於上月底返港,回味在極地的切身體驗,也更積極推動環保工作。

 身為「極酷行動」隊長的Sandeep,在香港長大,由於工作關係需要經常到內地出差,所以找了師傅為自己起了「沈文匯」這名字。對於環保及可持續發展概念,他是十分支持的,坦言在讀大學時主要研究風力能源,現時在工作上專注內地可再生能源的業務發展,這次到南極的探險之旅,讓他明白到環保工作刻不容緩。

南極可作環保模範

 Sandeep說現時的資源畢竟有限,而全球人口不斷增加,勢將影響我們下一代的生活。他很支持可再生能源,認為比較天然,減低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其實各國在這方面都應該盡一分力去發展,但當然不能所有能源供應都百分百依賴再生能源,只能作為一個配合,如風力發電,一個地方也不一定長期有風。其實一個國家肯提高使用再生能源的百分比,已是很大的進步。」這次行程其中一個任務就是維修利用可再生能源運作的教育及研究中心「E-Base」的發電裝置。

 利用可再生能源來運作,他認為這秉承了可持續發展概念,是可持續多年甚至上百年的模式。「要在社會、經濟和環境上取得平衡,對社會和環境要有責任,不能只確保在經濟上賺取利益便算,那就能夠持續發展下去。」

 他認為在南極裡各國都能遵守南極條約,只進行科研工作,合作遵守條約的精神,成了一個典範,有助將來透過各種合作,令環保工作做得更出色。「南極是一個很好的模範,各國在那裡都能達成共識進行科研工作,我相信其他國家在環保上都能合作,做出成績。」

寧靜帶來極大震撼

 Sandeep與另外四位隊員,在行程首10日,先參與「2041」組織的南極探險之旅,坐破冰船體驗南極的情況,那裡極為罕見的野生生態深深吸引著他。「初到南極,確實是很震撼,在船上可看到座頭鯨、殺人鯨、企鵝等,甚至近距離看到海豹捕捉企鵝的場面。」

 而南極的寧靜氣氛也帶給他極大的震撼。「其中一次登山,有兩分鐘的Reflection Time(靜思時間),遠望一片白茫茫的冰川,加上平靜的藍海,那刻一片寧靜,讓我感受到南極的大自然力量,可以聽到自己的心跳聲。令我很感觸,實在難以形容。」

 即使平日能在網上看到冰川照片,曾親身到過那裡的Sandeep說,實際景致比照片中美得多。「那些冰山,看照片是白色,其實是閃藍色的,很漂亮,而冰山都有著不同的形狀,大部分隱藏在水底。」有一晚他更與隊員在冰上露營,寧靜的景致,間中會聽到冰川崩裂聲,感受到大自然的奧妙,「天上的星星實在太美了。」

體會大自然的力量

 Sandeep與一同參加培訓工程師計劃「極酷行動」的4個同事,在極地環境運用專業知識排解疑難,並為當地作出貢獻。原先在「E-Base」的發電裝置被吹倒,身為工程師的他,以往只需負責監督安裝工作,這是他首次親自安裝風機和太陽能發電板,也是他首次體會到大自然的力量。

 由於當地資源有限,維修時極難找到所需零件或工具,需要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在南極期間,「極地大使」就曾發現有保險絲出現毛病,要另找鋁質的物料代替,而Sandeep想出了用藥物「必理痛」的錫紙包裝代替保險絲,成功解決問題。

 「平日可以先計劃,然後按照計劃一步步去做,但在南極就很難,天氣變化太大,遇上大風雪,那是甚麼都做不了。要隨機應變,按天氣狀況而改變原先計劃,當風力減弱便立即進行安裝工作。」天氣變化之大,突如其來的大風雪,亦令他們原定只需5日的第二部分行程延長至10日。「很多人都曾對我說,『你知甚麼時候去南極,但你不會知道甚麼時候能離開那裡。』這話確是真的。」

 雖然在南極常受寒風影響,但Sandeep也體會到當地考察基地的人情溫暖。「E-Base與俄羅斯考察站較近,我們不時獲俄羅斯人的好客招待,給我們嚐嚐俄羅斯食物,甚至獲贈紀念品—80年代的襟章,令我感到人情的溫暖。」他也曾順道參觀中國的長城基地,了解站內情況,與考察員交談,更深入認識環保研究工作。「雖然那裡的考察基地都是用柴油發電,但E-Base的設施卻是用可再生能源發電來運作,今次則成功把當地的數據傳到美國和香港,嘗試用作日後研究及教育用途。」

 難得有機會到南極,除了在喬治島(King George Island)維修E-Base的可再生能源設備,也趁機完成別開生面的十項刺激任務,包括與隊員游冰水。「5秒後立即上岸,真的受不了,皮膚有點紅,腳也有點痺,太凍了。」以及另一項任務:嘗試獨特的南極食物,「我們便拿起冰塊來嚐嚐,感覺很清澈、很冰涼。」

 這次南極之旅不單讓Sandeep嘗試到不同的刺激體驗,更讓他感受到大自然的可愛,愛惜環境,為環保出一分力。

相關新聞
南極上的「極酷」工程師 探險之旅 環保行先 (2010-04-22) (圖)
2041組織 (2010-04-22) (圖)
南極條約 (2010-04-22) (圖)
難忘荷蘭入花叢 (2010-04-22) (圖)
旅遊資訊:柬埔寨新海灘風情 (2010-04-22) (圖)
細味尼泊爾風情 原來旅遊真有意義! (2010-04-15) (圖)
負責任的旅客: (2010-04-15) (圖)
「未來之村」: (2010-04-15) (圖)
普者黑的美麗與純樸 (2010-04-15) (圖)
美酒以外 波爾多真味遊 (2010-04-08) (圖)
文藝消閒氛圍 (2010-04-08) (圖)
城中傳統面貌 (2010-04-08) (圖)
延伸連結: (2010-04-08)
莫高窟遊後感想 (2010-04-08) (圖)
旅遊資訊:國泰增航線航班利外遊 (2010-04-08)
旅遊資訊:趁世博熱潮到上海遊學 (2010-04-08)
葡萄牙馬德拉島 自然文藝「悠」樂園 (2010-04-01) (圖)
植物奇賞 (2010-04-01) (圖)
文藝留痕 (2010-04-01) (圖)
延伸鏈結: (2010-04-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旅遊文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