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兩岸合唱團聯手演唱《丟丟銅仔》和《佘田族重陽歌》。 本報記者蘇榕蓉 攝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林彥寧德報道】第二屆海峽論壇系列日前在福建各地展開。大陸最大的族聚居區福建寧德市日前邀來台灣130位少數民族代表,就閩台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展開交流。在開幕式聯歡晚會上,家姑娘輕挪舞步,走下舞台為跨海而來的台灣同胞獻上家美酒,並唱出鄉情濃郁的傳統畬家歌謠《山哈情歌》,不禁讓客人大讚「寧德景美歌美人更美」。
據介紹,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只要走進他們居住的地方,都可以聽到婉轉悠揚的歌聲。族人自稱「山哈」,語自稱「山哈話」,由於畬族稱民歌為「歌言」,故畬族歌謠自稱為「山哈歌言」。歌傳承人雷國勝告訴記者, 「山哈歌言」被家人視為傳家之寶。「族人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他們傳遞本民族的思想、感情靠的是『歌言』」。
真假混聲別具特色
據了解,寧德為族主要聚居地區,按族的自然習慣和曲調的不同特點,族歌言可劃分為福安調和蕉城調。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和獨特的「雙條落」二聲部盤唱形式,演唱方法則有假聲、真聲和真假聲結合,其中,以假聲唱法最有民族特色。
族歌言的演唱內容亦是題材廣泛、多式多樣。有反映本民族的鬥爭歷史,歌頌民族祖先的英雄業績為主的敘事歌,如《高皇歌》、《麟豹王歌》;有富有魅力的歌頌勞動和愛情的「雜歌」;有取材於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的「小說歌」,如《白蛇傳》、《鍾良弼告阻考》。此外,還有謎歌、字歌、勸世歌、常識歌、兒歌等一類教育子女增進知識的山歌。
祭祀勞作世代相傳
雷國勝介紹,族在語言上深受漢族影響,作為口頭文學的畬歌,也因此產生了相同的語音節奏規律,同漢族民歌一樣,七字一句,四句一條。他表示,族歌言有古老歷史,在生活中產生漸至形成一系列盤歌習俗,沿如「攔路對歌」,「蠶裡來客對歌」。「做表姐對歌」,「做親家伯對歌」等世代相傳。傳承方式包括歌場傳承、祖輩家庭代代傳承、師承、手抄歌本傳承、創作傳承,以及祭祀儀式或活動中傳承等,這些都需要通過現場表演來言傳身教。
他還說,學好歌要從二字發音入手,在押韻有致,朗朗上口基礎上,再深入淺出道出整條道理來。比如,對情歌、雜歌,基本上是採用一問一答,直去直來,乾脆利落,不加思索。「這樣才能做到不拘規矩,隨口隨唱,如明快的自由詩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