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組成圖像仍可找到Mario。
不少人小時候都玩過電玩,論經典肯定首推在80年代的第一代電玩「紅白機」任天堂,稱得上深入民心的角色必然是「孖寶兄弟」裡的Mario——從魔王城堡裡救出桃子公主。這個角色多年來被改編成電視卡通和動畫電影等,早前設計角色的宮本茂更來港宣傳繁體中文版的新遊戲《New Super Mario Bros. Wii》,角色多年來的「生存」令新媒體藝術家思考這個現象與藝術品的關係:「如果把陪著我們成長的Mario變成藝術品,那又會怎樣?」
當中4位新媒體藝術家林欣傑(Keith)、蕭子文(Eric)、來自美國的Ben Fry和法國的Stephane Shibatsuji-Perrin,透過由新媒體藝術機構Microwave主辦的「MARIO VIVA」展覽,展出以Mario角色為主題的作品,不單讓大家回味角色,也希望刺激大家思考電玩背後的概念,絕不是純粹給大家「過下手癮」那麼簡單。
甫進展場便先看到法國的參展藝術家Stephane Shibatsuji-Perrin的作品《Sonata per Mario》,除了有顯示熟悉的Mario遊戲畫面,旁邊還有垂著不同音響的手掣。Stephane除了是媒體藝術家外,也是一位噪音音樂表演者,他巧妙地抽出遊戲裡的動作音效而製成不同手掣(Soundrops),有「Jump」、「Start」等,以舊有東西創作原創遊戲,玩者就像玩「節拍機」那樣,按Mario作出動作時的指示,按下相應的動作音效手掣而取得分數,跟遊戲以新形式來互動。
展場左側擺放了美國藝術家Ben Fry的作品《Mario Soup》,乍見之下,以為是亂碼一堆,其實跟Mario這個角色大有關連,皆因這些都是遊戲機讀取遊戲卡匣用來組成圖像的原始數據。Ben本身對數據模式和結構十分著迷,他利用平面設計和電腦科學的知識,以Java程式把數據產生成TIFF圖像,而3幅作品,左側(紅色)配上中間的圖像便剛好合成右側比較完整的圖案,仔細留意之下,會看到Mario的特別呈現。數據與圖像,原來只是一物兩面。
遊戲啟發玩家思考
場內焦點莫過於由Keith製作的最大型裝置《Moving Mario》,他現職藝術團體「dimension+」藝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和香港藝術學院的客席講師,這次他利用機械原理製作我們熟悉的電玩遊戲,在這個模擬的環境下,玩家以手掣操控Mario時,不期然會跟著Mario橫向移動,有別於玩家在原點操控Mario。
「以往玩家與遊戲之間的互動是在電視熒幕前,但當科技變得先進,發展到虛擬的擴充實景(augmented reality),兩者互動已變成在熒幕裡——一個虛擬世界裡進行。」Keith藉此讓玩家在動作與動作之間,思考自身與遊戲之間的關係,以及兩者互動所在的空間。
最後則是以電視放映Eric製作的短片《Super Cop World》,現時在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進修的他醉心媒體的可塑性,Eric把成龍在電影裡的動作與Mario在遊戲裡的動作結合,令成龍與Mario的動作互相呼應,不過他的剪接並非按故事情節而作標準,而是以動作相似度來定奪,令Mario遊戲裡的故事由成龍的動作敘述出來,而成龍在遊戲世界裡的動作亦與遊戲互動,身為觀賞者的你,讚歎作者剪接的巧妙,也許能啟發你思考遊戲與角色互動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