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加明叔叔(左)與Harry哥哥參與布偶戲演出多年,從不言倦。
說藝術能互通心靈確有其事,簡單的布偶就是人與人溝通的有趣方式。早前安徒生會主辦「童話偶戲Show暨百人布偶創作日」,讓100名兒童以安徒生童話為主題,自製手偶,一眾小孩有說有笑,到場嘉賓當然少不得香港布偶界知名人物—加明叔叔與Harry哥哥兩父子。Harry哥哥更即場表演魔術布偶劇,逗得圍觀的小朋友都哈哈大笑,這大概就是破除布偶過時乏味那種偏見的最佳明證。
加明叔叔與Harry哥哥曾當過兒童節目主持,精於布偶戲,看似一脈相承,不過加明叔叔說沒有刻意教兒子,Harry哥哥因經常旁觀而學會布偶戲,可見布偶的內在魅力,只是未必人人樂於接受。現時到中小學教音樂的家明叔叔就有曾向一些學校提議教木偶戲的失敗經驗。「到學校教木偶?校方未看是甚麼已經說不。」他坦言有些家長想法太功利,「搵到食咩?」一句說話便扼殺子女一個學習的機會。
加明叔叔說家人在旁指導小朋友親自動手做手偶,為手偶安一個名,賦予一個生命,既是小朋友發揮創意的好機會,也是增進親子關係的機會。「布偶不單是一件工藝品,當中還有演戲的學問。小朋友拿著木偶來演戲,在過程中有自己的創作,這對小朋友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劇種。在台灣很盛行,內地不少省份都有木偶團,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相對貧乏。」
能夠演布偶戲逗得小朋友滿心歡喜,肯定非Harry哥哥莫屬。多年來仍堅持演布偶戲,他坦言觀眾的反應是主要的推動力。「小朋友看我演出時都有反應,現時有不少布偶,在文具舖都可以找到,但要運用它來演繹,把它成為溝通的橋樑,還是需要技巧,做得到的話,效果會是很好的。」他說小時候看爸爸拿起猴子布偶,都會很著迷,「即使知道他下一句會說甚麼,做甚麼動作,看的時候還是會笑,這個比魔術更厲害。」現在他也不時跟歲半的兒子Yuji玩布偶,不過他就說不會刻意主動教他,純粹按他的興趣出發。
笑聲背後,原是要一番付出。「最困難的地方,是你要賦予手上布偶一個生命,而且你要與布偶分開來演繹。無論是自製還是買回來的布偶,你都要揣摩它的特性。做到演繹有趣,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要經常對著鏡子練習,畢竟動作或身體的方向改變,表達出來的感覺可能已經完全不同。用5隻手指來演繹,加上你與手偶的互動,才有drama的出現。」
時代轉變,如何把布偶融入年輕一代,兩父子都說要加入新元素,加明叔叔說這也要金錢人脈等因素配合。「現時電視、電玩確實佔了小朋友不少的時間,要想讓他們接受木偶戲,讓他們看到戲裡包含的教育性,就要嘗試創新,如在木偶戲裡加入魔術的元素,不過製作人要有這方面的本領才行。」Harry哥哥則身體力行,籌備一百名小朋友做莎士比亞名劇《仲夏夜之夢》,融合布偶、音樂、演戲等表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