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教院校長張炳良(中)與教育博物館總監羅明新(右一)為「林蔭下的學校:村校人和事」專題展覽剪綵。實習記者趙依寧 攝
【本報訊】(實習記者 趙依寧)上世紀初產生的鄉村學校為香港偏遠地區的學童教育發揮過重要作用,但時移世易,村校已逐漸式微,原汁原味保存下來兼能繼續為學生服務者,已越來越少。香港歷史博物館與教院正舉辦「林蔭下的學校:村校人和事」專題展覽,展出一系列與村校相關的舊照及文物,帶出了一段段村校的軼事和感人片段,讓市民細味這段歷史。
香港鄉村學校最早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界的傳統私塾,早期的村校為偏遠地區的學童提供基礎教育,現已式微。今次專題展覽源自一項教院與香港歷史博物館合作的研究計劃,計劃於2006年至2008年間進行,蒐集及記錄50多所新界及離島村校的起源、特色及辦學歷程,並探討村校對香港鄉村教育發展所擔當的角色。
展出一系列文獻舊物
是次展覽展出了一系列村校文獻和舊物,包括由宗祠、廟堂改建而成的村校校舍舊照,刻有學生名字的印章、上課鈴、號角及校長日記等。教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高級專任導師余惠冰指出,現在一些村校仍然保留了甚具特色的族群文化活動,比如鳳溪第一小學的學生每年的重陽節均會參與當地廖族的祭祀活動。上述展覽展出期至9月27日,地點在香港歷史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