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周潔媚)父母愛子心切,在嬰兒排洩後,為保持衛生,往往用力抹擦肛門部位;有家長卻弄巧成拙,使嬰兒肛門磨損,長出疑似痔瘡的肉瘤。《香港醫學雜誌》一篇醫學文章指出,肉瘤正名為「嬰兒肛周突體」,主因是過度磨擦造成皮膚創傷,形成纖維瘤。專家醫生表示,近年嬰兒肉瘤個案趨普遍,過去1年接獲10多宗嬰兒肛周突體的個案,患者多為女嬰,相信與父母過分注重衛生有關,並呼籲家長切勿胡亂處理組織瘤,只要改善嬰兒腸胃狀況,組織瘤數月後便會被身體自動吸收。
文章披露,去年10月,有父母帶同1名10個月大的女嬰向兒科專科醫生江炎輝求醫;父母指,女嬰每天大便6次,大便稀爛,情況持續數星期,但女嬰其餘身體狀況一切正常。醫生檢查後,發現女嬰肛門有小肉瘤,證實女嬰患「嬰兒肛周突體」。
江炎輝表示,嬰兒腸胃差,導致便溺次數較多,情況正常,因父母太注重衛生,替嬰兒清潔肛門時過分用力抹擦,對嬰兒肛門的皮膚造成創傷及磨損,形成纖維瘤。他表示,良性纖維瘤對人體無害,父母無需擔心,只要嬰兒腸胃轉好,肉瘤將被身體自動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