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重慶市大渡口區委書記 劉本榮
——訪重慶大渡口區委書記劉本榮
短短幾年時間,昔日的「鋼城」、「灰城」、「霧都」到而今「花城」、「綠都」的「脫胎換骨」,秘訣在哪裡?從「一業獨大」 的經濟結構到五大產業並舉,低污染、低排放,可持續發展產業結構的「華麗變身」,其奧秘是什麼?重慶市大渡口區委書記劉本榮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發展生態戰略,是大渡口區成功的法寶。如今,生態戰略已成為大渡口提升區域競爭力第一位戰略,成為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它推動大渡口經濟發展由灰色的GDP向綠色GDP轉變,實現了經濟發展的生態轉型。生態,已經從一種發展方式提升為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
劉本榮書記告訴記者,能源與環境問題正在上升為又一次新的經濟革命,這種趨勢把全球經濟戰略性轉型推到了十字路口。轉型之路在何方?各地均面臨著艱難的選擇。
劉本榮表示,在經歷了粗放發展的陣痛之後,大渡口人清醒地認識到,沿著原來傳統工業經濟發展之路前行,必然在環境惡化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所以大渡口毅然決然的選擇了綠色發展之路。
他說,雖然07年開始的重鋼環保搬遷將搬走經濟總量和稅收收入的近半壁江山,給大渡口經濟總量、財政收入等方面帶來較大的短期影響,但也搬走了區內最大污染源,騰出更大發展空間,成為大渡口提升區域價值、改善生態發展環境、加快經濟轉型的良好契機。
據了解,早在2004年,大渡口就已經開始研究實施綠色發展戰略,該區的建橋工業園區成為戰略的主戰場。
劉本榮透露,在建橋園區建立之初,大渡口就提出嶄新的發展理念,即「環境就是資源,環境就是資本,環境就是生產力」。
為了打造優美的生態環境,大渡口不惜斥巨資花血本。園區有座鞍子山,按規劃要推平建成工廠,區委、區政府得知後,不惜花費8000萬元徵地費將鞍子山工業用地調整為綠地,建成了鞍子山森林公園。按照建橋園區的發展規劃,僅十平方公里佔地的建橋工業園將建成三百萬平方米的森林面積。
如今的建橋工業園區,已建成公共綠地200多萬平方米,綠地覆蓋率高達48%,森林圍廠,廠在林中,林在廠間,被國家綠委授予為「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成為重慶市首個「園林式工業園區」和「中國十大最佳投資環境工業園區」。
據介紹,目前,建橋園區已吸引7家世界500強,9家中國500強,22家上市公司,戶均註冊資本達到了16400萬元。美國花旗、美國EJ、日本三井、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交集團等世界500強,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專業製造商、中國最大的民營科技企業加速器香港天安已陸續入駐。
劉本榮書記自豪地告訴記者,綠色生態的工業園區已開始彰顯出巨大的「生態張力」。這正印證了一個道理,「環境建設,其實也是個經濟概念!」
談到城市發展的經營理念,劉本榮表示,發揮生態優勢,增強綠色競爭力,不能僅僅局限於工業園區,更應昇華為區域發展理念。
據透露,秉承這一理念,大渡口區提出建設「生態文化之區、生活品質之城」,按照「一寸宅地一寸綠、半城山水半城園」的建設目標,編制完成了重慶市首個綠色空間規劃,大渡口區還大力實施「廣場翻番、三倍增綠」計劃,規劃建設「兩帶七廊四十二園」,把昔日的「鋼城」、「灰城」、「霧都」打造成「花都」、「綠都」、「麗城」。
如今,公園已經成為大渡口城市建設的亮麗特色,該區已建成了中華美德、思源等一批生態文化公園,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了15平方米,市民「出門見園、推窗見綠、月月見花、四季聞香」的目標正在成為現實。
談到未來,劉本榮書記信心百倍的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未來5-10年,大渡口必將是重慶主城中經濟發展最好、社會進步最快、生態環境最優美、人居環境最佳、市民幸福指數最高的「五最之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