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重慶大渡口區長方佳軍(左三)在基層檢查工作
重慶大渡口區地處重慶市主城區西南部,瀕臨長江,東臨巴南,南接江津,西北面與九龍坡接壤。於1965年為服務重鋼而設區,面積僅7.46平方公里,1995年區劃調整後,轄區面積擴大到103平方公里,現轄五街三鎮,人口近30萬,是重慶市主城區12個中心組團之一,是全部納入重慶市規劃的600平方公里主城核心區內的兩個區之一,也是重慶主城的生態和諧宜居區、文化休閒功能區、現代物流發展區、新型工業發達區。
據史料記載,在清朝道光年間,長江北岸設有義渡,該渡口為沿江數十里渡口之首,大渡口由此得名。
大渡口歷史悠久,文化沉澱厚重。距今2萬多年前的馬王場舊石器時代遺址、楊家嘴新石器時代遺址,見證了重慶主城區域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跡;小南海「龜亭」展現了古巴人交易市場的繁榮;九宮廟、石林寺、白居寺、金鰲寺、馬王場、馬桑溪古鎮、「氣死莫告狀碑」鐫刻了大渡口的城市記憶;義渡文化,抗戰文化、鋼城文化傳承了大渡口的歷史文脈。
轄區交通網絡密集,成渝、渝黔、襄渝3條鐵路幹線交匯,有6個火車站,7條鐵路專用線;區域內有5縱5橫城市主幹道,3條輕軌線,4座長江大橋,1座鐵路大橋,有34公里長江水岸線和6個水運碼頭,交通十分便捷。
大渡口區經濟基礎雄厚,有重慶市級工業園區—建橋工業園區,以及重鋼集團、中冶建工、長征重工、國際複合等大中型企業,連續多年被評為「重慶市工業十強區縣」;有重慶全市規模最大、技術先進的倉儲設施,是以冶金建材、汽車摩托車、裝備製造、食品醫藥、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為主的現代工業城區和現代物流基地。
近幾年來,大渡口大力實施錯位發展、差異性競爭戰略,強力推進「四大工程」,積極打造宜居、暢通、公園、平安、文化和健康「六個大渡口」,經濟社會步入又好又快的發展軌道。
2009年,大渡口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9.6億元,比上年增長10.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800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20.7億元,增長3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0億元,增長19.0%。在增值稅轉型抵扣和礦產品稅率調整減少9.7億元稅收的情況下,轄區稅收及各項收入實現31.2億元,增長6.3%;區級財政總收入18.8億元,增長38.7%;一般預算收入8.7億元,增長11.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00元,增長9.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736元,增長12.0%;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4萬人;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2%;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75天。
根據大渡口區的政府工作報告,2010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工業增加值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7%。
重慶大渡口區,猶如山城西部一塊美麗的綠寶石,它正成為動力勃發的強大經濟引擎,面向國際開放的廣闊平台,風姿綽約的國際生態工業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