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香港地說愛國,已經越來越少受人白眼,也越來越多人公開盡訴心中情。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CY)昨日接受港台訪問,細說自己由中學時代開始的「愛國路」,包括在國家改革開放之初,與一眾專業人士到內地做義工,引來一些奇怪疑惑的目光;但在30年後回看,CY坦言,國家在多個方面都有香港的影子,這更令他相信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的一句話:「國家好,香港好;香港好,國家好。」
不說不知,原來CY的「愛國路」早於中學時期萌芽︰「我對於中國歷史,尤其是近代史中受屈辱的時期比較感興趣和體會……因為沒有理由積弱成咁。」1974年,正在英國讀書的CY與來自星馬的華僑學生合辦「中國同學會」︰「人離開自己的母體,離開了自己的國家,你會更加珍惜自己作為國民的身份,你更加希望做一些事幫助國家。」
學成歸來後,CY於改革開放之初,聯同其他專業人士以義務身份積極在內地服務,包括曾參與深圳第一張城市規劃圖的製作︰「當年在羅湖過關回內地,過關櫃位會有2個人︰一個是入境處的職員,另一個是港英政府的政治部人員,那些政治部人員看見我們這一群專業人士,有律師、大律師、會計師等等,周末那麼多事情不好做,身水身汗拎住講義,用泥龍繩紮住過關,都覺得很奇怪,他們不是懷疑我們有不軌,只是覺得這樣都肯去做?……」
國家在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的成就,令CY大為驚嘆,一方面他認為當年的工作是有貢獻,亦令他很相信董建華的說法:「國家好,香港好;香港好,國家好。」
對回歸祖國13年的香港,CY亦深有體會,直言「七百萬人是一家」,即擁有集體意識,人與人感情比以前多了︰「97年之後,家在香港……過去一段時間多了好多感情,本土意識,不只是一家四口五口,而是大家,700萬人是一家,集體意識,社會意識,攜手相扶,患難與共,俗一些說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凝聚社會。」 ■本報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