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嚴敏慧)香港骨灰龕位嚴重不足,港府建議全港18區覓地興建龕場增加供應,卻引來民間強烈反響。浸會大學調查發現,若骨灰龕場必須在民居附近興建,26%受訪者希望龕場的外觀有所改善,才會接受當局的安排;22.3%人稱龕場要合乎土地用途、城規、屋宇等條例,19.1%人則指龕場要環保及潔淨。負責調查的學者表示,居民與龕場為鄰必然會反感,但若果龕場外觀設計美輪美奐,不會陰森恐怖,相信市民能漸漸接受。
逾5成受訪者揀為親屬火葬
港府就骨灰龕政策進行的公眾諮詢將於本月底結束。浸大香港過度期研究計劃上月19至26日,以電話訪問1,000名40歲以上市民。結果發現,近60%人認為未來一兩年內,當局僅提供1萬個公營龕位並不足夠,但51.4%人仍會為離世的親人選擇火葬,之後將骨灰安放公眾或私營龕場,18.6%人則選擇海葬。公營龕位難求,45.5%人稱會購買私營龕位。但實際上僅18.6%受訪者已為家人或自己購買龕位。
浸大調查促增龕位供應
此外,83.9%受訪者贊成讓私營龕場繼續營運,主動登記及接受審查,若合乎規管條件才發牌。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黃偉國表示,香港的骨灰龕位需求大,當局有迫切需要增加供應,又建議當局加強推廣,以多元化方法處理先人遺體,例如海葬,或將骨灰放置於紀念公園。
陳青華的弟弟上月剛離世,他指後事處理最麻煩是尋找骨灰龕位。他稱,要輪候公營骨灰龕位最少3年,有朋友更稱親人輪候10年仍未能「上位」,但要把弟弟安放在私營龕場,收費太高未能負擔,幸最後獲慈善團體捐出龕位,才解決弟弟骨灰的安放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