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一項調查顯示,逾半香港人出外遊玩時,會選擇參加旅行團。資料圖片
香港人出外旅遊由來已久,同時其佔本港服務輸出產值的重要部分。根據政府數據顯示,本港服務業在1990年至2008年間,年均增長有6.9%,達到1,852億美元。2009年,本港的服務輸出總值達864億美元,主要包括商貿服務、運輸服務和旅遊服務,其中商貿服務佔2009年服務輸出總值的30%、運輸服務為29%,至於旅遊服務則佔19%。由此可見旅遊服務是本港的主要經濟活動。
六十年代 外遊者多非富則貴
本港旅行社負責人黃士心早前接受訪問時指出,香港人在60年代的收入不高,出外旅遊被視為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能坐飛機外遊的人都是非富則貴,一人外遊,送機的親友比出國的還多。由此可見,在上世紀60年代時,本港旅遊業仍處於開發階段,未成氣候。
七十年代 經濟起飛 小市民夠錢去旅行
到了70年代,香港經濟逐漸發展起來,市民收入上升,生活改善之餘,亦開始出外旅遊。此舉打破旅遊被社會精英「壟斷」的局面。
八十年代 大量旅社湧現 選擇五花八門
據史文鴻在〈香港的大眾文化與消費生活〉一文中指出,香港人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消費文化,詳情如下:
時期 主要消費品或服務
50年代 以日用品為主,如保濟丸、歐家全皮膚水
60年代 以收音機和手錶為主
70年代 電器
80年代 旅遊,相關廣告鋪天蓋地
90年代 金融產品、地產、超級市場貨品
從上表可見,旅遊在80年代的香港成為主要消費活動,其時的旅行社如雨後春筍,推出不同的旅遊選擇,從貴價的歐洲遊到收費較相宜的東南亞遊,以至中國內地遊,選擇不一而足。但其大致上亦可分成三大類,一是高價的歐美地區,二是中價的日本,三是較便宜的東南亞和中國內地等。
九十年代 自助旅遊興起
到了90年代,市民對旅遊的認識日漸加深,已不滿足於純觀光式的外遊之旅,希望可以自主地、深入地透過旅遊以認識不同的地方和體驗不同的文化。自助式旅遊便流行起來,不少旅行社提供機票加酒店的旅程套餐以作招徠,有人認為這是「自由行」的前身。
二千年至今 旅行團主題化 迎合不同需要
時至今日,旅行團不但更趨多元化,且向深化和獨特的方面發展。如以某家旅行社為例,其網頁顯示旅遊主題大致分成4大類,分別是悠閒旅遊、深度遊、主題遊和自駕遊。悠閒旅遊強調有充裕的自由活動時間。深度遊則針對另類目的地為主,如南極、南美、伊朗、朝鮮等。主題遊則有名人團、美食團、甚至蜜月團等。
以名人作招徠 環球搵美食
其中名人主題團更是近年受觀迎的選擇之一。相關主題有以美食為主,如蔡瀾、李純恩、周中師傅等的美食團。另外,亦有一些混合主題的旅行團,如早前有旅行社以名人食家阿蘇作為賣點,再配以紅葉季節遊等元素,以「楓」、「蘇」快活遊韓國團作招徠。
另外,部分旅行社推出另類自由行,如自駕遊,還有郵輪旅遊、遊學團等。有些旅行社更以「只辦一團」作招徠及推廣,以某種特定活動為主題,組團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