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首爾峰會是首次在非八國集團國家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也是其第一次移師亞洲國家。其實,峰會的背後,是韓國政府更大的雄心壯志——通過這個後危機時代重建世界經濟秩序的重要會議,使其成為溝通西方與亞洲的橋樑,並提升韓國政治和經濟的國際地位。
為辦好首爾峰會,以韓國總統經濟特使司空一為首的籌備團隊早早亮相。在司空一看來,如果首爾峰會獲得成功,那將是令韓國從發展中國家轉變成發達國家形象的重要一步。於是,峰會倒計時階段,在媒體上他常用豪邁的語氣做動員,「峰會就要到來,現在所有韓國人都要做好迎接各國客人的準備,國民們要為此次盛會的成功舉辦發揮出熱切關心和遵守法律秩序主人翁意識。」
滿足民族心理
留韓海歸、中韓友好協會理事艾曙光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韓國人的國民性決定了其大張旗鼓辦會的做法,「韓國一直想成為東北亞乃至世界的中心,首爾峰會的召開從某種意義上滿足了韓國人這種心理需求。」
艾曙光稱,早前韓國人心目中只有美國和日本,不過,當今韓國不得不重視中國的崛起。艾曙光說,「通過舉辦G20這樣重量級國際會議,韓國想展現其積極融入國際社會,並在國際事務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面貌。」
《告訴你真實的韓國》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詹小洪向香港文匯報表示,韓國長期積弱,所以其一直努力通過承辦各種國際大型會議來展現大國形象。
詹小洪說,「韓國自身也是G20峰會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改革的受益者。另外,作為出口依存度較高國家,在經常賬戶與GDP掛u等議題的設置上,韓國也心存不滿,只不過其礙於美國的壓力,一直吐不出口。」
詹小洪續稱,「必須承認,G20首爾峰會對國際經濟秩序重建將起到積極作用。韓國政府也為峰會達成國際經濟秩序改革付出不少努力。至於峰會能夠取得何種程度的共識,還需觀察未來幾天各國在會場上的博弈。」
|